作者:童心入梦
主角是丁朝阳彭安碧的小说是《漫长的旅途》,它的作者是童心入梦写的一都市类小说,文中的都市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丁朝阳是个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从小没了母亲,带着妹妹过着东家走、西家串缺少温暖的日子。文革末期参军到....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 主角:丁朝阳彭安碧,小说详情
镜头1
丁朝阳自从参加了学校的文艺组织,他懂得了文艺活动是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他在绘画制作(比如小幻灯、刻模子,包括刻毛主席像、扇“披牙几”套彩色的模子)上,下了不少功夫,既体现了个人才华,又笼络了一群小伙伴,他充满了个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幻想。
镜头2
他用钢锯条磨成刻刀,刻着模子,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画着幻灯。
镜头3
那时候没有电视,小孩和大人只有看样板戏和几个黑白老电影,文化生活极其匮乏,而丁朝阳一有时间就播放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把孩子们的想象和幻想一下都给打开了,都情愿放弃自己的时间聚集到一起。
镜头4
他把自己绘画的爱好,用到制作幻灯上,他趴在桌子上精心的画着。
镜头5
在塑料薄膜上画小人书,《岳飞传》《西游记》等,放进一个木盒子里,用手电照在薄膜的画上再映到墙上,当年,丁朝阳和他的伙伴们少年的动画片就是这么得到的。
镜头6
“朝阳哥,我家的小人书给你吧。”
镜头7
邻居孩子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小人书,这样他比别的孩子多看了不少的小人书,从小人书中得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
镜头8
丁朝阳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画着他的幻灯。
镜头9
由于制作幻灯的数量越来越多,绘画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后来他借同学一本艺用人体结构的书,当时书店买不着,只好自己抄了下来,从那以后才懂得什么叫绘画艺术。
镜头10
制作一部幻灯,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周都有一部新的幻灯放出来。
镜头11
周末晚饭后,丁朝阳:“放幻灯了,都来呀!”在走廊的楼梯口摆上了方凳子,凳子上放着自己制作的幻灯机。
镜头12
楼梯过道上挤满了孩子们,有时一些大人也驻足看一会儿。
镜头13
孩子们都愿意热闹,争先恐后抢占着座位。
镜头14
看幻灯的大人有时候比孩子还感兴趣,他们那代人文化生活也很匮乏。
镜头15
画幻灯多了,有的邻居有兴趣的叔叔们除了赞赏外还拿出纸张:“朝阳啊,来,给叔叔画个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组画,我挂到家里。”
镜头16
丁朝阳接过邻居叔叔递过来的纸,打开看了看放在桌边,准备一有时间就动手。
镜头17
一般丁朝阳都会画上三五张,送给邻居叔叔们,他自己要的不多,只想要绘画的纸和笔墨就可以了,有时叔叔们会给他,此时的丁朝阳经常幻想的是将来成个画家。
镜头18
他精心挑选着《西游记》经典的画页,放大后着色,形成水彩工笔画,使白描画成为水彩画。
镜头19
兴趣,是一切爱好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就无法让想象和梦想实现,也无法坚持自己的爱好。
镜头20
丁朝阳对绘画十分有兴趣,支撑着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大家喜欢又不愿意做的事情。
镜头21
他的兴趣爱好,既影响了身旁的小伙伴,又得到大人们的赞许!
镜头22
得到大家的赞许,丁朝阳的热情更高,虽然幻灯制作起来很辛苦,但是听到大家的表扬,他就觉得前途十分光明美好,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
镜头23
一群孩子围着丁朝阳,看他制作幻灯片的过程。
镜头24
丁朝阳最得意的是秀画技,就是不打草稿,直接临摹小人书,此技能的灵感来自武老师的速写,很多小伙伴追着丁朝阳屁股要他秀画技的画儿。
镜头25
他画得很快,几分钟画一张,画好之后送给他们,
镜头26
其实那样绘画就是速写,就是当年武老师给工人师傅画的速写。
镜头27
武老师演出时空余时间绘画写生,对丁朝阳印象极深。他经常学着武老师的范儿,给周围的人画写生或肖像,每次得到赞扬时,兴趣就自觉加深。
镜头28
武老师坐在工地的土坡上,为整个工地画着速写,丁朝阳蹲在后面看他如何落笔。
镜头29
他不曾想到,他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人的兴趣爱好。
镜头30
丁朝阳的个人“俱乐部”没有人强迫他去做,而是从自娱自乐开始,逐步走向大家都爱看,都爱参与的中心,完全是兴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