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灿
主角是苏灿朱厚照的小说是《晚明导师》,它的作者是苏灿写的一古言类小说,文中的古言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嗯,朕知道,朕想想怎么处理。”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走到朱佑樘面前,贴耳说了两句。朱佑樘愣了一下,才对....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古言, 主角:苏灿朱厚照,小说详情
街肆上,四面八方的人将近期的问卷结果送到内阁。
内阁下属学士奋笔疾书的在统计。
包括但不限于北直隶,周边的省份也会下发问卷。
问卷调研自然是关于新币制造的民间态度。
当内阁的学士将统计好的比例送给三位大学士时,三位大学士才刚来当值。
他们是相信内阁辖下学士统计的权威的。
算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明朝也已经被重视并且娴熟的运用在行政办公中,简单的数据统计,比例统计,抽卷问查,官僚们都很精通。
首辅刘健端着刚泡好的早茶,一边喝着一边看着辖下学士送来的统计问卷结果。
只是很快,刘健端着茶盏的手微微颤了颤,表情有些诡异,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次辅李东阳和谢迁皆不解的看着刘健。
老阁老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从没像今日这般诡异的表情。
“谢阁老,出什么事了?学士统计的有问题?”
刘健深吸口气,也没说话,端着茶水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还在消化刚才看到的数据。
李东阳和谢迁不约而同的伸头来看。
作为大明内阁最强组合,没有之一,这三名阁老都是明朝历史数一数二的肱骨之臣。
当两人看了学士送来的统计数据后,两人唰的瞪大了眼睛,倒吸凉气,下意识的道:“怎么会这样?”
久未开口的刘健,此时才开口,微笑道:“太子深谋远虑啊!”
这话,又让谢迁和李东阳震惊了。
是啊!推行调研此事的不正是皇太子朱厚照?
三名阁老看着血淋淋的统计名单,看着民间支持新币发行率不到十之一,心头久久震撼不已。
也幸得皇太子提供了这种办法。
若是他们盲目的将新币铸造出来,浪费精力财力人力物力不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民间不认,那可就是行政政策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了啊!
他们可以不要面子,但大明不能丢了里子。
新币的铸发,从准备到实施,这整个过程,需要调动两京十三省的力量,要耗费大量铜矿、银子。
最终非但没得政策之利,反而平白消耗大明的国力财力,这才是他们最不能容忍的事。
只是为什么会这样?
民间为何这么拒绝新币的推行?
三名阁老对视一眼,焦急的朝养心殿跑去。
……
养心殿。
朱佑樘接见了内阁三位辅臣,笑着道:“三公这么火急火燎的找朕有什么事啊。”
首辅刘健出列道:“皇上,调研出来了。”
弘治皇帝自然知道刘健说的什么,事实上他也一直在等待民间的态度,等待着数据去论证发行新币决策的正确,从而达到教诲皇太子朱厚照的目的。
“怎么样?占了几成比例?”
刘健面皮抽了抽,道:“满打满算,到一成了。”
弘治皇帝愣了一下,笑道:“阁老说笑的么?”
可是看着刘健认真的表情,朱佑樘脸色渐渐暗淡下来,倒吸凉气,道:“为何会如此?可是调研出了问题?”
刘健摇头:“都是最精通的人去办的皇差,不敢怠慢。”
那就是民间对新币铸发真是持反对态度……
弘治皇帝表情变幻莫测,最终脸色渐渐暗淡下来,自嘲道:“朕以为会推行一项好国策,想不到万民却不理解朕。”
刘健劝慰道:“皇上毋需灰心,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若非皇太子谏言,我们若是铸造出新币却用不掉,那时才是酿制大错平白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增加国家负担的错误之举。”
“如今皇太子替皇上预测了艰阻,而我朝廷也并未有任何损失,岂非幸事?”
弘治皇帝听到刘健说辞,缓缓点头:“阁老说的对。”
皇儿呀皇儿,你这次可真是帮了你父皇一个大忙,替咱大明斧正了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少走了一些弯道。
想到儿子如此优秀,弘治皇帝心中万般欣慰。
他对内阁三阁老道:“三公去通知户部吧,此事暂且搁置了,容以后再议吧。”
“遵旨!”
等三名阁老离开,弘治皇帝便对怀恩道:“去将杨廷和叫来。”
“喏!”
少顷,杨廷和恭敬走来,抱拳拜谒道:“臣,参见皇上!”
朱佑樘拂袖起身,拉着杨廷和衣袖,道:“先生毋需多礼。”
“近日都在教导皇太子什么课程?他学的还好吧?嗯,我皇儿你还满意吧?”
“定是满意的,毕竟还是先生教导的好,哈哈。”
杨廷和:?
讲道理,我很想告诉你,我并不满意。
皇太子几乎就没怎么在东宫上过课,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刘瑾那群人出去疯,定又找那些狐朋狗友斗鸡遛狗。
但是看着弘治皇帝既要为国操劳,又要为子操劳的样子。
杨廷和还是不忍心说朱厚照的坏话,于是强颜欢笑道:“好,咳咳,皇太子很好,臣……很满意,臣一定会将其教导的更好,定会让皇上满意!”
“至于臣……臣教导的还不够好,但是皇上放心,臣一定会殚精竭虑的。”
“好好。”弘治皇帝挥手道,“以后多劳烦先生了。”
杨廷和赶紧道:“臣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杨廷和恰好遇到内阁三阁老。
三阁老目光灼灼的看着杨廷和,热络的道:“杨大人,那调研之策,是出自你手吧?想不到啊想不到,杨大人未来可期,很好,很好!”
杨廷和:?
为什么他们说的话都这么奇怪?
他不解的道:“什么调研?调研是何物?下官怎么没听过这般稀奇古怪之辞?”
嗯?
三阁老登时愣了一下,脸色有些僵硬。
刘健笑道:“杨大人莫说笑。”
杨廷和道:“下官真不知道阁老在说什么啊!”
三名阁老惊愕的道:“新币调研?”
杨廷和一脸迷茫:“什么?”
杨廷和表情无辜。
三名阁老:真不是他教太子的?
第29章
内阁三名阁老回到值庐。
三人狐疑的对望,探讨道:“刘阁老,刚才杨廷和似乎不像是装的。”
刘健点头,深思道:“确实不像装的,如此说来……”
顿了顿,刘健瞳孔微微瞪大,道:“太子的这份所谓调研,就不是杨廷和教的,那会是谁?”
李东阳微笑道:“太子市场出宫,莫非是他的那些朋友?”
谢迁嗤笑道:“太子的那些朋友?谁?英国公张懋家的小子?还是成国公朱家的小子?他们有这份见识吗?”
“别说他们了,他们老子都未必有这份见识。”
谢迁丝毫不掩饰对武人的鄙视。
刘健和李东阳点点头,对视一眼,倏地抽离,一瞬间,他们明白了。
是天子!
天子为了培育儿子,提前辅佐皇太子在百官中确立威信,所以将这份见识和理解,全部盖在了皇太子头上,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天子心机,深不可测啊!其用心,何其良苦!
他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一个父亲,朱厚照又是他的独子,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
一时间,三阁老都为之动容了。
……
养心殿。
朱厚照背着手回宫,都没有去东宫,便急忙找到正在处理奏疏的朱佑樘。
“爹,父皇。”
朱佑樘面带微笑,道:“皇儿来啦?有什么事?”
朱厚照道:“爹,我今天又出宫了。”
要是之前,朱佑樘一定会火冒三丈,但现在不同了,儿子出宫长长见识也是不错的嘛。
“哦。”
朱厚照赶紧道:“爹,我今天在会通河漕运码头,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些长工们,宁愿接私活,都不愿意接漕运衙门的卸载货物的活计。”
朱佑樘停下批阅奏疏的毛笔,看着朱厚照,蹙眉道:“为什么?漕运衙门欺压百姓?”
经过十五年的励精图治,弘治皇帝自认为在自己治理下,已经实现弘治中兴,不说海晏河清,也是天下靖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且又是顺天府天子的眼皮下,若是漕运衙门都如此鱼肉百姓,那么两京十三省的其他地方呢?
是以朱佑樘不得不重视太子的话。
朱厚照摇摇头,道:“那也不算是。”
朱佑樘问道:“那究竟是为什么?”
朱厚照将在码头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告知弘治皇帝。
当弘治皇帝听到漕运衙门强制以大明宝钞结算的时候,他也陷入了沉思。
现在宝钞贬值很快,已经不具备一般同货物的恒定价值了,但衙门却依旧用此结算,民间的老百姓能去给官府做活么?
虽然这不算欺压百姓,但换个角度想,源头不还是他这个天子制定下的劳苦百姓的规则?
朱厚照道:“父皇,要儿臣看,您就解除宝钞禁令吧,宝钞的信用力真的不行了,最起码咱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将宝钞的价值拉回来。”
“与其如此,何必苦了百姓呢?”
朱佑樘叹口气,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当初太祖爷发明的宝钞制度,到现在,已经全面崩塌了,在继续下去,出了让老百姓吃亏,没有任何促进国家发展的作用。
“朕知道了。”朱佑樘点点头,“你先回去吧。”
“等下。”
朱佑樘叫住朱厚照,微笑道:“皇儿做的好,你父皇这么大的时候,都不如你看的通透。”
看着老爹疲惫的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朱厚照心中也满是自豪,握拳重重点头。
……
大明弘治十五年,春三月二十六。
大明弘治皇帝勘令户部敕天下书,咸闻四海而告之,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大明宝钞司宣布关闭,不在继续发行宝钞。
各地方有司,两京十三省三司辖下各司,不得以任何借口,强制百姓接受宝钞交易。
一时间百姓雀跃,对弘治天子歌功颂德。
民间反应送到天子耳旁的时候,弘治皇帝心情也无比舒畅。
然而没有人知晓,推动这一切政令的人,是槐花胡同青藤小院的一名带病之躯的小先生。
工部。
刘瑾奉皇太子朱厚照之命,来到工部,将水泥的配方交给工部。
接待刘瑾的是工部侍郎刘璋。
刘璋是个愤青,他认为皇太子之前种种顽劣,都是东宫这群太监所为,见到刘进劈头盖脸的就骂刘瑾是没卵子的货。
等刘瑾开口讨要奖赏的时候,刘璋更是破口大骂:“以后休陪着皇太子胡闹!”
“工部是什么地方?为国职掌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屯田、水利之重要衙署,岂容儿戏?什么乱七八糟的水泥?还问我工部讨要一千两白银?你等阉人再陪胡闹了,本官定要告知皇上主持公道!”
刘瑾被吓得瑟瑟发抖,实际历史上的刘瑾,在没大权在握之前,他就是这么一直被文官欺压的。
乃至于刘瑾掌权之后,才会对文官进行疯狂的报复。
每个人的性格转变,都是有原因的。
“刘大人,这水泥真的很有用,对建设搭建砖块有很大的作用……额,刘大人,你莫打奴婢,奴婢这就走。”
刘璋恶狠狠的踹在刘瑾的屁股蛋子上。
他知晓最近皇太子有所收敛,也有所改善,这是好事。
他要借着此事告诫皇太子,六部乃大明国之重器,非胡闹之衙门,不要缺钱了就随便弄点东西来糊弄要钱,不会给的!
刘瑾一脸委屈的回到春和殿。
“爷,刘侍郎不给钱啊,还将我打一顿。”
朱厚照火冒三丈,怒火中烧的道:“你没告诉他水泥的妙用?”
“说了啊,刘侍郎说不要缺钱了就随便弄点东西去糊弄工部,让你好好跟着杨大人学习学问才是正办。”
混蛋!
朱厚照握紧拳头,本来想问工部要点奖赏钱财,好给小老弟苏灿分钱的,工部居然这么不识抬举!
这让本太子很没面子!
可又没辙,因为他是太子,他不能揍文官,不然早就弄死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