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导师章节预览
法理不外乎人情。
在封建社会,在法治之外,更多的是人情。
天家更是如此。
两个外戚打架,一方吃亏了,另一方肯定要付出赔偿,但无论如何,总有一方会在这次事件中吃亏。
弘治天子也要一碗水端平,处理了周家兄弟,太皇太后那边不好交代。
童年在万贵妃的毒害下,弘治皇帝在年幼时差点死在万贵妃手里,若不是当时的周皇后将弘治皇帝借到仁寿宫,朱佑樘能否登基都两说。
这是一份天大的恩。
张皇后呢?弘治皇帝的发妻,一辈子的挚爱,陪伴了他风风雨雨的十五年。
要是不处理周家兄弟,张皇后这边也不好交代。
怎么处理都得罪人,除非不处理。
可即便是天子,他也会忽略这件事的本身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张家兄弟,也不是周家兄弟,而是那些被皇亲国戚侵占农田的百姓。
没办法,社会就是如此的不公,皇亲国戚拥有特权。
苏灿缓缓踱步在乡野之间。
至于朱厚照,借口自己有事离开了。
苏灿知晓他要去做什么,也没阻止。
三三两两的读书人围聚在河流边席地而坐,谈天论地舞文弄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苏灿夸着篮子经过的时候,会故意离得远远的。
其中一名读书人的一句‘一羊引双羔’引得哄堂大笑。
原来在不远处,有一名下地耕种的农耕汉子,身后背着两名小童正欲农耕。
“子臣此联,当是巧妙,栩栩如生,不知谁能作对?”
读书人中,其中一名年迈的老儒生笑着开口,应当是这群读书人群体的领头人。
大明的读书人总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朝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民’这话,在大明不适用。
人家可能数五代六代,祖上都是当官的。
他们有着先天的优越感。
可他们却忘了大明的开国皇帝都是泥腿子起家的,但他们依旧会肆无忌惮的嘲讽着辛勤耕作的农夫。
苏灿停顿了一下脚步,对这群读书人恭敬的抱拳行礼,轻轻的道:“我可以试着对一下。”
眼见一名披着黑色披风手挎篮子的俊俏小郎君要来参与他们的***。
读书人们兴致勃勃。
那名老儒生见苏灿很有礼貌,便捋须笑着道:“小郎君请。”
苏灿嗯了一声,道:“群猪共一槽。”
众人下意识的愣了一下,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只是很快,那老儒生面色勃然大变,怒喝道:“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句)?”
作为后山书院的掌门人,书院的山长,陈现儒教出来过两名两榜进士,后山书院也因此名声大噪,前来求学的非富即贵。
陈现儒今日便带着书院的学生出外踏青谈天论地。
他怎么也没想到,看似孱弱有礼的苏灿,竟会如此出言不逊,将他们比喻成猪。
但他没反思为什么要将农家汉子还孩子比喻成羔羊。
那一阵阵的嘲笑声,讽刺的脸色,无不在冲击着趴在老汉身上两名孩子的自尊心。
他们或许不知道读书人在说什么,但孩子能从他们的笑声嘲讽声中看到了鄙视和不屑,这会给孩子留下自卑之心,一发不可收拾。
很多农村家的孩子出来,都会比较自卑,其中不乏有这些原因。
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这本就是悲剧,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会一次次被权贵人家鄙视嘲讽,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利于孩子的成长?
苏灿再次弯腰行礼,抱拳道:“这句对子我也能对出来的。”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苏灿说完后,只留下一群愤慨不已的读书人留在原地目瞪口呆,陈现儒老脸上更是挂满了愤怒。
不远处的农夫汉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对身后孩子教育道:“你们以后要学刚才那位哥哥,不能学那群人,知道吗?”
苏灿孱弱的背影,给趴在汉子身上的两名孩子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两名孩子重重点头,以苏灿为榜样。
……
周寿兄弟两,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外戚。
大明的外戚很多,但严格来说只有两类,一类是周家、张家兄弟,其余的则归为一类。
因为周家和张家在大明实在权柄太大了。
没办法,他们的姐姐在皇宫都很厉害。
但是今日却有人胆大包天!
刚狠狠揍了张家兄弟的周寿兄弟两,雄赳赳气昂昂的朝顺天府府邸走去。
在半路,他们被打了。
禁军下手是真狠啊!朝着他们就拳打脚踢。
而两位懵逼的侯爷也看到了远处正在吃瓜的皇太子朱厚照。
天呐!
这还是人吗?
有这么对付自己长辈的吗?
至于周家的那些家丁,自然都不够禁军看的,想反抗,只能被更重的殴打。
朱厚照脸上带着笑嘻嘻,走的时候还冲两位名义上的舅爷爷招招手。
畜生啊这是,缺德啊!
都知晓皇太子顽劣,但没想到他会如此六亲不认啊!
周家两兄弟带着哭腔,一路朝紫禁城奔跑。
没天理啦!没王法啦!
……
紫禁城。
坤宁宫内。
以寿宁侯为首的张家两兄弟,哭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坐在他们面前的,正是大明张皇后。
张皇后黑着脸,看着两个弟弟被抽的亲姐都不认识的样子,心中含着怒火。
“哭什么哭?丢人现眼的东西!两个三十多岁的人,连两老头都打不过,还有脸哭?”
“天天沉浸在酒色中掏空了身子,你们还哭?”
张鹤龄嚎叫道:“阿姊!你是我们的亲姐啊!你怎么帮着外人!你看我们被打成什么样子了,那地分明是我们先看上的,周家不讲道理,他们就知道欺负咱们张家!”
张皇后心里也憋着气,婆媳的关系显然不是太好,她道:“我知道了,在这等着,不要动,嘴角的血也不要擦了。”
“来人,去通知皇帝,说本宫的弟弟快被贼人打死了,让他快来看看。”
张家兄弟一喜。
打不打死不要紧,皇帝为了平息纷争,一定会将那块地让给自己的,嘻嘻。
第23章
仁寿宫。
周太后,准确的说是太皇太后,她的履历很硬。
英宗的原配妻子,成化帝的亲生母亲,历经三朝风云。
前朝成化皇帝朱见深独宠万贵妃,一次醉酒和宫内管理内帑的女官生下朱佑樘。
可笑的是,成化皇帝一直认为自己无子,要不是周太后和一群太监对朱佑樘保护的好,恐怕成化皇帝一辈子都不知道他还有一名儿子存在。
周太后对朱佑樘的恩德多重,可想而知。
现在,两名弟弟被揍成猪头了,一把年纪了,被这样打,老太后心里哪里不怒。
“说清楚怎么回事?是不是张家兄弟干的?反了天了!仗着他们的皇后姐姐,就如此为所欲为,简直欺人太甚!”
庆云侯周寿哭诉道:“阿姐啊!不是张家兄弟,张家兄弟被咱兄弟两都干废了。”
“打我们的是皇太子啊!”
“皇太子一定是为他舅舅撑腰,才会如此下重手的,他们是一家人,咱们是外人,阿姐,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周太后愣了一下。
皇太子?
他为什么要插手这件事?
就因为他两个亲舅舅吗?
不至于啊,皇太子胡闹顽劣,天天在东宫研究一些奇淫巧计的东西,哪有闲工夫去替他舅舅们撑腰?
周太后能历经三朝,自然有自己后宫生存的智慧,他对太监道:“去请皇太子来一趟仁寿宫。”
“遵旨!”
不多时,朱厚照便背着手迈着王八步走来,笑呵呵的道:“皇祖母,你找我啊?”
周家兄弟看到朱厚照嚣张的样子,脖颈一缩。
他们是真怕这大逆不道的东西,会突然给自己两拳。
周太后微笑道:“嗯,哀家许久没见你了,想你了。”
朱厚照笑着道:“皇祖母是因为两位舅爷爷被打了吗?嗯,***的。”
嘶!
挑衅!
这是***裸的挑衅啊!
周家两兄弟都惊了,他居然如此恬不知耻的就说了出来,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
朱厚照眨眨眼,道:“皇祖母,你问了两位舅老爷在战场上矫健的身姿了吗?”
周太后愣了一下,道:“什么?”
朱厚照哦了一声,道:“皇祖母你还不知道啊,两位舅爷爷把我两位舅舅打的都不成人样了。”
“他们要么被我打,要么等着我父皇去处理。”
周太后浑浊的双眼登时眯了起来,惊讶的看着眼前这名皇太子。
这还是以前的那位喜欢胡闹顽劣的太子?
东宫太傅将他教导出来了啊!
周太后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道:“照儿,有空多来仁寿宫看看祖母。”
“恩恩。”
朱厚照背着手准备离开。
“等一下。”
周太后笑道:“你祖母这儿也没啥好东西,祖母也知道你什么都不缺,这块玉佩据说是极好的和田玉,你挂在腰口,显着贵气,拿去玩玩吧。”
朱厚照接过来,道:“谢谢祖母,我走了啊。”
“去吧。”
等他走后,周家两兄弟还在迷糊,哭喊着道:“阿姐!就这样就完了呀!你还给这小孽障送东西,他现在还没登基呢,以后要登基了,咱周家怎么活啊!”
“放屁!”
周太后怒道:“给本宫对皇太子尊敬点!下次敢胡说,本宫撕烂你们的嘴!”
“他在救你们你们看不出来?蠢货!”
周太后无力的挥手,道:“只有你们都被打了,天子才能一碗水端平,这件事也才能告一段落。”
“一把年纪了,还没一个孩子有智慧,一天天除了想着欺男霸女,你们还能干什么?”
“要不是你们姓周,现在都被人吃了,滚出宫去!”
周太后发泄完怒火后,才自言自语的道:“只是,这真是太子所为么?还是有人教他的呢?”
周家兄弟嘀咕道:“哪里是太子的意思,要我看就是东宫太傅杨廷和出的馊主意!”
周太后冷笑道:“一个文官,能做出这种事?”
周太后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能做出这种权衡的,未必不可能出自天子啊!
……
坤宁宫。
弘治皇帝看着被打的不成样子的张家兄弟,狠狠揉了揉眉心。
一方是自己的妻子,一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太后。
偏袒谁都不行。
皇帝也会为家务事为难。
“皇上,真不是本宫喜欢说闲言碎语,这都被打成这样子了,要不处理,外臣会笑话咱们皇家不懂规矩的。”
朱佑樘点头:“嗯,朕知道,朕想想怎么处理。”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走到朱佑樘面前,贴耳说了两句。
朱佑樘愣了一下,才对张皇后道:“好了,事情就这样吧,告一段落。”
“周家兄弟也被打的不成样子了。”
说着,他意味深长的看着张家兄弟。
张家兄弟赶紧道:“皇上啊!我没有,不是我,我发誓!”
朱佑樘不理会他们,道:“他们也被打的不轻,不管是谁,你们都没讨得好,那块田都莫要争了,物归原主。”
“回去吧。”
“啊这……”张家兄弟不乐意,但又不敢说话,只能求救的看着张皇后。
张皇后道:“你们没听到皇上的话?回去!”
“噢。”
两兄弟不甘心的揉着猪头离开皇宫。
张皇后赶紧问弘治皇帝,道:“皇上,怎么回事啊?周家两兄弟怎么就被打了?”
“照儿打的。”
“啊?”张皇后不解。
朱佑樘道:“朕这个儿子啊,是真的长大了,懂得替他父亲分忧了,好事儿。”
张皇后想了一会儿,才想明白。
这件事被夹在中间的是天子,天子才是最为难的,现在朱厚照将对方也打了,朱佑樘才能一碗水端平,谁都不处理。
不然处理谁,都会让周、张两家矛盾加剧。
张皇后忍不住惊讶的道:“照儿怎么变了?”
朱佑樘笑道:“杨廷和教导的好啊,朕这个东宫大先生,没有请错人。”
“当真是辅国之重臣啊!”
小说《晚明导师》 晚明导师第23章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