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斌
主角是钱斌宋江的小说是《极简食》,它的作者是钱斌写的一历史类小说,文中的历史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吃,不仅关乎着人们生存绵延的命脉,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统。本书里不仅有吃风,更有人....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 主角:钱斌宋江,小说详情
大家都吃过饼,但是大家是否知道饼,其实也是很有历史和很有流派的一种东西呢?
先说一般的饼吧。
简单来说,现在一般的饼是圆形的,用面粉制作而成,有馅料没馅料都可以,也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北方人食用的多些。这是进化到现代的饼。
其实,饼在“进化”得这么好之前,还是有其他分类,下面,我们就来看其他两类。
首先是汤饼。汤饼刚开始实际就是面片汤,是把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而成的。
汤饼后来又叫煮饼。汤饼后来发展成索饼,《释名疏证补》:“索饼疑即水引饼,今江淮间谓之切面。”《齐民要术》记“水引法”(也就是汤饼的烹饪方法):先用冷肉汤调和用细绢筛过的面,再“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意思是:先将面团揉搓到筷子粗细的条,切成一尺长的段,在盘里盛水浸着。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而后再下水煮。汤饼,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面条。
然后再来看一种饼,炊饼。
在《辞源》中,是这样记载的:“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炊饼就是蒸饼,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解释说“即馒头,亦曰笼饼。”
然后,还有一种饼:胡饼。
从“胡”字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饼是来自于“西域”的,“胡”在古代基本是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代称。最早一条记载“胡饼”的文字,是《太平御览》第86条。此条引用了《续汉书》:“灵帝好胡饼”;其次是《三辅决录》:“赵歧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的记载,可见汉朝已有“胡饼”。就算有人说《三辅决录》出自后人之手,《晋书》也有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的记载,可知至迟晋代已传入“胡饼”了。到了唐代,胡饼还一度成为饮食当中的时尚元素,唐代的贵族阶层都爱吃胡饼。
由此可见,“饼”的含义,在古代远远比在现代宽广。“饼”的类别,应当也比现代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