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斌
主角是钱斌宋江的小说是《极简食》,它的作者是钱斌写的一历史类小说,文中的历史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吃,不仅关乎着人们生存绵延的命脉,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传统。本书里不仅有吃风,更有人....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 主角:钱斌宋江,小说详情
做个实验:大家先自己想想“五谷”到底是啥?——能全部回答上来么?
其实啊,五谷有很多种说法,这篇文字,取的是《孟子·滕文公》中的五谷啊。——毕竟这些东西才是那个时候的人经常食用的粮食,才离“食”这本册子的初衷更近呢。
看一下《孟子·滕文公》中对五谷的指称:“黍、稷、麦、菽、稻,是为五谷。”明确了五谷的指称,就一一来看这五谷的“身世之谜”吧——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主要是先从《孟子》版本中“五谷”里现在我们并不常见的那3种到底是什么,它们的主要作用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黍。黍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黍是汉族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始于汉代早期。黍煮熟后有粘性,一般用以酿酒、做糕。
然后是稷。稷的所指植物,其实一直并不清楚,也有古代学者认为是黍的别名的。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写:“稷者,黍也”这4字短句。但是稷在古代人人皆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植物学上的分类是:稷属于禾本科、黍族、黍属植物。一般用于食用和酿酒。
菽其实最简单,也最明晰,记载和歌咏也最多,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大豆。无论是《诗经·小雅》中的“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还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俗孝家家供菽水。”(世俗上,岁清寒的人家也是会以豆子和水来供养老人的,这就是孝道啊)都能从侧面证实一件事:豆子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十分悠久。——最起码是早于诗经时代的,再早,就实在是不可考了。
而“稻”与“麦”的实物含义,基本是和现代等同的,无非是品种相对落后而已了,也是用来种植与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