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那一年,干旱肆虐,朝廷的赈灾粮迟迟不见踪影,引发民怨四起。太子和宫中的权贵避而不显,我主动请缨,希望能有所作为。
当我到达现场,发现有人已经自发地在施粥行善,那年轻的面孔正是沈暨白。我对他的出现并不惊讶,反而感到欣慰,他的行动似乎消解了百姓的愤怒,一切都在无声中平息。
去查一下这里的缘由,"我交代父皇派来的官员,脸上却带着期待的微笑。
他回来时,满面自豪,告诉我:“我已打探清楚,沈公府派了沈公子,以官方身份安抚民心,先我们一步到达。”这个消息让我有些惊异,也对沈暨白的深思熟虑深感敬佩。
第二天,我带着嬷嬷,有意去拜访这位沈公子,微笑着声明:“今日,我特来感谢沈公子对百姓的无私援助,他无需拘束。”
他显得有些紧张,始终站立在下首,似乎在默默承受着某种压力。
沈将军怎么会有如此木讷的儿子,这令我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出声调侃,却换来嬷嬷严厉的训斥,"公主不可对沈将军无礼。"
我闷闷地应了一声,将精心准备的补品和药剂放在桌上,心中满是忧虑。"听说沈公子前两天赈灾时受了伤,这些药就留给他吧,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郁郁寡欢地回到房间,我心痒难耐,渴望亲眼看看灾情。然而,当我看到沈暨白与百姓笑谈风生,我心中的失望更甚,接过侍女递来的勺子,心情沉重。
看着难民们面色蜡黄,脖颈出现红斑,我深深感受到灾难的无情。"你看到了吗?"沈暨白不知何时已站在我身边,与我一样,为灾民分发粥食。
我们避开众人,气氛变得紧张,我质问他为何不早告诉我:"你早就发现了,为何不早点告诉我?"
瘟疫的阴影再次笼罩,与灾难同时袭来,面色苍白的我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怒。我只想尽快找到解决的方法,"是昨天。"
我惊愕地叫出声,这次的瘟疫来势汹汹,短短一天就扩散开来,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窒息。我呼唤嬷嬷,询问随行的太医是否能提供帮助。
嬷嬷看到我们两人的苍白脸色,误以为是有人病倒了,连忙询问详情。
我匆匆忙忙地赶了出去,心中却暗自松了口气。"别板着脸,嬷嬷的应对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低声提醒道,他的态度也渐渐缓和下来。
令我惊讶的是,嬷嬷竟独自一人回来了。"公主,那太医……昨日已经逃跑了,"她平静地传递着这个消息,加深了我与沈暨白的猜测。
显然,太医早已觉察到情况,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悄悄溜走了。我摘下腰间的玉佩,坚定地说:"嬷嬷,你去皇宫面见父皇,请求太医院的支援,这是我们的责任。"
然而,嬷嬷始终不愿接过玉佩,她深知皇家的严苛规定:玉毁则人亡。就在她犹豫不决时,沈暨白挺身而出,承诺道:"嬷嬷,你无需担心,沈公府会确保公主的安全和自由。"
不过,嬷嬷,请你转告父亲,只需实话相告就好。"接下来的几天,人们都戴着面纱,脆弱的聚在一起,我心中的焦虑逐渐加剧。
沈暨白因为对我的承诺,这几日寸步不离,陪伴在我身边,哪怕休息时间也坚守职责。"这已是你的第四次叹气了,"他轻声说道,同时紧盯着我。
算算时间,嬷嬷应该快到了,"我心中默默期盼着,却未曾料到,沈将军的到来比圣旨和太医还要早。
沈将军一到,沈暨白的地位瞬间变得微不足道。他日日紧随其后,几乎成了我的影子。这天,他来求见,急切地说:"我家的药已所剩无几,不知皇家的援军何时能到?"
我还没来得及回应,一旁瘫坐的少年已忍不住冷嘲热讽:"阿爹,不必问了,公主身边那位嬷嬷早已回去了,这是个现实。"
如今,却是一片寂静,仿佛连回音都消失在了空气之中,"他无奈地承认,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我确实无法辩解,这是事实的明证。"
我只能无奈地笑了笑,心中却五味杂陈。
公主,请您妥善保管这玉牌,切勿转交他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沈将军严肃地递过来,眼神中闪烁着坚定。
我凝视着那块玉牌,确认无疑,它确实属于我。
就在我们深入交谈之际,一名小卒突然闯入,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皇宫下达圣旨,城门已闭,皇上已决定将军放弃救助灾民……"
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那位五岁的小女孩,她期盼的眼神,如今却显得如此无助。
沈将军,我决定承担责任,倾尽全力救治,让她们有个未来,"我坚定地说,决心在那一刻变得无比强烈。
沈暨白惊讶地看了我一眼,似乎难以理解,然后跟随沈将军踏出了这决定命运的门。
嬷嬷呢?怎么不见她的身影,我们为何如此无迹可寻?"我紧握着拳头,等待着,等待着一个答案。
小卒突然跪下,声音颤抖:"在嬷嬷回到宫中后,一场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她……"
沈将军也跟着跪下,紧闭双目,低沉道:"臣冒犯,玉牌是臣的手下在门口发现的,无意中……"
原来,嬷嬷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返回,到将军府的决定,是为了皇宫的重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