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芸辞周南念
主角是孟芸辞周南念的小说是《孟芸辞周南念》,它的作者是孟芸辞周南念写的一都市类小说,文中的都市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大人可是歇息了?”秋儿小心地抬眸看了她一眼:“宫宴尽后,宋小姐身子不适,大人……送她回去了。”......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都市, 主角:孟芸辞周南念,小说详情
孟芸辞不言,起身走进房内,将那翻涌的情绪压下,不露半点才堪堪开口:“没怎么,只是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
周南念的目光一路跟随她到跟前,却也陷入了沉默。
孟芸辞没有回避他的视线,直直地看着他。
半晌,她才从袖中拿出和离书递到周南念面前:“去吧,宋小姐还在等你。”
周南念没有接,甚至连看也没看一眼,只是望着孟芸辞的目光越渐深沉。
孟芸辞抿唇,将和离书轻轻放在案上,正想利落离开,却终究安耐不住心中那个疑问。
她抬眸,眼角微微泛红:“南念,十年来你可有一刻喜欢过我?”
哪怕是一瞬间,她也没白在这人间走一遭。
周南念垂在两侧的手慢慢收紧,语气一如既往温柔:“芸辞,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意,但我对你并无男女之情。”
孟芸辞瞳眸一震,整个人几乎都僵住了。
“你……是从何时知晓的?”她声音忽然嘶哑颤抖起来。
“大婚之前,我便知晓。”周南念回。
短短八字,字字如烧红的秤砣在孟芸辞的心脏翻滚。
她看着周南念,第一次觉得他的温柔堪比锋利的匕首,一下就刺穿了她的心。
他即已知晓,还同她定下那个约定,然后看着她像个戏子一样自顾自演了十年的戏!
孟芸辞忽觉有丝羞耻感刺进了她最后的尊严中,她再也不愿待下去,转身快步逃离。
长安街上。
孟芸辞浑浑噩噩地游荡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然而她却觉得天地之间也就只剩下她一人,被抛弃于此,无处可去。
“哥哥别跑,哥哥等等我……”
耳畔骤然传来一阵童稚声,孟芸辞懵然回神,只见两个五六岁的幼童在前边儿巷口追逐打闹。
她眼眶一热,视线渐渐模糊。
儿时她和姐姐也是这般,她淘气地在前面跑,姐姐在后边追着让她慢些别摔着。
姐姐……
孟芸辞眸光微亮。是了,她还有姐姐!
她原想瞒着姐姐,可是天大地大,她恍然发现,她能倾诉的也只有姐姐!
如果最后一刻是姐姐陪着她,或许也无憾了。
孟芸辞知道这样对不住姐姐,但她真的好累、好冷,也好痛,更想最后一次让姐姐抱抱她。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伴随着一片血腥流出嘴角,孟芸辞微颤的手将嘴角的血抹了去,转身朝皇宫走去。
长宁宫。
宫人引着孟芸辞入了宫门,还未至正殿,淑妃早已在殿外等着。
孟芸辞瞧着几步外的淑妃,眼泪霎时涌了出来:“姐姐……”
她顾不得什么尊卑礼数,像幼时一般朝淑妃跑了过去,一头扎进她的怀中。
温暖的怀抱顿时让她心中难言的委屈尽数作泪哭了出去。
淑妃屏退宫人,心疼地抱着孟芸辞,可见她嘴角带血,又惊又慌:“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吐血了?手上也是血,周南念呢?”
听到周南念的名字,孟芸辞心脏一阵紧缩,声音闷哑:“我们和离了。”
她缓缓退离淑妃的怀抱,迎着她微诧的目光继续道:“他骗了我十年,他早知我心仪他,可他……”
方才的场景再度浮眼前,刺得孟芸辞喘不过气。
她大口呼吸着,泪水似是呛进了喉咙,剧烈的咳嗽再次让血腥味充斥在嘴中。
温热的血从口中不断流出,连鼻子也被一片殷红占据。
孟芸辞无措地想擦掉,可怎么擦都擦不完,藕色的衣袖竟被染成了朱色。
“芸辞!”
听到淑妃惊恐的惊呼,孟芸辞抬起头,想安慰她自己没事,但被血染红的唇瓣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一抹意识也沉进了黑暗中……
第十章 物归原主
再次醒来,孟芸辞只见淑妃坐在身边,脸色有些白,想必是被自己吓到了。
孟芸辞还记得昏迷前咳出的血,多的让她自己都觉得下一刻就会撒手人寰。
“姐姐……”她唤了一声,欲坐起身,却没有半点力气。
淑妃闻声抬头,微红的眼眶中还带着泪花:“你不该瞒我的,你可是我唯一的妹妹,现在你要我怎么办?”
想着方才太医那一句“救不回了,剩下的几日也是强留”,她心中一阵抽痛。
孟芸辞见淑妃低眉垂泪,又悲又愧,在她的记忆中,姐姐一直都很坚强,从未哭过。
可现在为了自己,却泣不成声。
“对不起。”孟芸辞原想说其他,但疲惫侵蚀了她所有的力气。
淑妃摇了摇头,温柔地替她拭掉泪水。
见孟芸辞面无血色,再想起刚刚命人去打听周南念近日做的事,她只觉怒火翻涌。
她这般好的妹妹,周南念不珍惜,还和宋宛儿不清不楚,甚至休妻……
越想越替孟芸辞不值。
淑妃抚着孟芸辞的脸,哽声劝道:“忘了他,以后的日子姐姐陪你。”
孟芸辞闻言,一字也无力说出,只是眼泪不曾停留。
她闭上眼,可眼前却都是周南念同她说过的话,陪她做过的事。
他也说过要陪着她。
见孟芸辞不答,淑妃含泪问:“难道你不想陪姐姐吗?”
孟芸辞睁开眼,竭力弯起嘴角,声音却微不可闻:“想,我也想一直一直陪着姐姐。”
往后几日,淑妃几乎将太医院的太医叫了个遍,准备各种珍贵药材给孟芸辞进补。
孟芸辞看在眼里,不愿她担忧,每次都会吃很多,哪怕是吃不下也会硬吃下去。
淑妃说她一人在后宫很累,想要人陪着她。
孟芸辞知道姐姐说这些,只是想让自己努力的活下去。
她也很听话地按照太医的话去做,但伴随的往往是深入骨髓的痛苦。
孟芸辞从未喊过一声疼,只会在忍不下去时,会在淑妃看不到的地方咬着被角。
那一处的被角被她咬破,浸满了血……
雪将化尽,孟芸辞精神似是好多了,还特意去长宁宫的小厨房做了淑妃年少时常做的芙蓉饼,提前给淑妃过了生辰。
时已入春,久违的暖阳落满长安。
长宁宫偏殿阶前,孟芸辞靠在淑妃肩头,手被她紧紧的攥着。
“今天暖和,晒晒太阳也是好的。”淑妃极尽轻柔。
孟芸辞无力抬眸,望着那艳阳,身子忽地颤抖起来,只喃声说着:“姐姐,我想爹娘了。”
淑妃心一紧,霎时明白。
她将孟芸辞揽进怀中,一言不发。
阳光越觉刺眼,孟芸辞慢慢将头埋进淑妃肩窝里,气若游丝:“姐姐,对不起……”
她很想陪着姐姐,但是她真的好累。
“我乏了,睡,睡一会儿,姐姐,不要叫醒我……”
话落,那只苍白消瘦的手慢慢从淑妃的掌心滑下,无声地砸落在她的腿上。
淑妃看着洒落在瓦檐上的日光,感受心缓慢的抽离感和怀中人如云般的重量,眼泪滴落在孟芸辞冰凉的脸上。
她温柔地拍着孟芸辞乌黑的长发,声音低哑:“姐姐不叫你,睡吧……”
淑妃抬起另一只颤抖的手,慢慢覆在孟芸辞的眼上,温柔地替她遮去了刺目的光。
……
少傅府。
春雨已连下了几日,天才见亮,周南念穿戴好准备去早朝。
一股还带着残冬冷意的风灌进袖中,他不禁想起了孟芸辞。
她离府近半月,听闻入宫陪淑妃了。
可不知为何,他却心有不安。
孟芸辞不在,他没由的烦躁,甚至一再拒绝了宋宛儿的邀请。
来到外面,周南念停住脚步,望着瓦檐上滴落的水微微出神。
这时,腰间系着孟芸辞赠予他的玉佩忽然滑落,“嘭”的一声脆响,玉佩碎成两截。
周南念看着断玉,眼底流过一丝诧异和慌乱,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渐渐袭来。
“大人!”
突然,一个小厮急匆匆地跑了来,气喘吁吁地跪地道:“淑妃来了!”
周南念一愣,窒息感渐渐被一种欣喜替代,许是淑妃送孟芸辞回来了。
他将断玉拾起放于袖中,快步至正厅。
正厅。
周南念还未站定,目光便扫视着整个前厅,不见孟芸辞,他眼底不由划过一丝失落。
淑妃背身站着,周遭无宫人伺候,似是被刻意屏退了。
周南念压着心中的疑惑,行礼道:“参见娘娘。”
然淑妃并未转身,也没有说话。
周南念才见她身旁的桌上放着一雕花木盒,他心莫名一窒,不由问:“娘娘,微臣妻……”
一声轻叹打断了他的话,淑妃缓缓转身,她一手抚上木盒,沙哑寂然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正厅。
“这是芸辞的遗物,现在物归原主。”
第十一章 碎玉断情
淑妃话落,正厅陡然陷入了一片死寂,只剩下外头淅沥沥的雨声。
周南念怔怔看着那不过半臂长的木盒,许久才僵硬开口:“娘娘,她……”
“这里头都是大人给她置办的些簪环首饰。”淑妃声音越渐冷清,“至于芸辞,你们即已和离,她也没有入你周家祖坟的理儿,本宫都已办妥当了,大人也不用操劳。”
说完,她收回手,缓缓往外走。
看着周南念那紧缩的瞳孔,淑妃眼底掠过一丝怨怼:“枉你饱读圣贤书。”
候在外头的宫人忙撑着伞走了过来,搀着淑妃离开了正厅。
周南念如同石化了般站在原地,不知跪送,更不知已快到上朝时辰。
他看着那木匣,心脏忽地一阵抽痛,痛的他袖内的手紧紧握起。
孟芸辞……死了?
怎么可能!她入宫前还好好的!
周南念向桌案去的脚步突然停住,眼前似是看到了孟芸辞说着自己活不久的场景。
难道说,她早知大限将至?
来回话的小厮才到正厅门口,便见主子那快要倒下的身子,忙上前扶住:“大人!”
沉重的呼吸如同一个垂死的病人,周南念无论如何用力吸气,喉咙却似只有针眼大小,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桌上那漆黑的木匣在他眼中竟慢慢变成了棺椁,重重地砸在他的心上。
小厮觉着越来越吃力,不想下一刻,周南念直接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大人——!”
……
日将暮,雨止。
周南念悠悠转醒,他望着空寂的房间,有一瞬以为孟芸辞还在在几步外的房中。
未等他回神,小厮端了碗药来跪在跟前儿:“大人,方才皇上遣公公传来口谕,说您近来神思倦怠,这几日就不必上朝。”
周南念闻言,眼眸一暗,那苦涩的药气好似钻进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