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原卢雁依第52章以后章节-画堂春娇在线阅读

作者:秦牧原卢雁依

画堂春娇

主角是秦牧原卢雁依的小说是《画堂春娇》,它的作者是秦牧原卢雁依写的一古言类小说,文中的古言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皇后娘娘,您快去一趟御书房吧!皇上砸了好几件东西了,毛公公让赶紧来请您。”韩皇后手上的动作一顿,一....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古言, 主角:秦牧原卢雁依,小说详情


《画堂春娇》小说简介


《画堂春娇》男女主角为秦牧原卢雁依,是作者秦牧原卢雁依倾心写作的一本十分不错的古言小说,目前已完结。全书主要讲述“皇后娘娘,您快去一趟御书房吧!皇上砸了好几件东西了,毛公公让赶紧来请您。”韩皇后手上的动作一顿,一旁伺候的宫女捧着细白的绢帕上前,仔细替她清理了手指上细碎的金色桂花瓣。...

《画堂春娇》免费试读


秦牧原的奏折洋洋洒洒千余字,将诸多事项理得明明白白,更是附上了聂曜千辛万苦拿到手的那本账册。

晋王生死尚且不知,却不妨碍他先治罪。将这些汴州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抄家流放,把抄出来的银子拿去兴建水利、补贴灾民。

正武帝猛地一拍御案,沉声喝问跪着不敢起身的周睿:“你作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每年的述职考评。汴州这一窝硕鼠,是不是你的失职?!”

见他要处理政务,韩皇后便先行告退,一名内侍紧跟在后面送她出来,悄声道:“娘娘,晋王爷受了重伤,生死未卜。”

这是毛公公感激她前来劝说皇帝,送来消息来作为报酬。

韩皇后心头一凛,颔首道:“知道了。”

京城的秋日天高云淡,白云如轻纱般在如洗的碧空中横贯而过。韩皇后用手遮着日光极目远眺着天际,手指上有残留下的淡淡桂花香。

站在如此明媚的天光里,她心头却笼上一层阴云。

送到长公主府上的龙胎快要临产,稳婆摸过、大夫瞧过,都说是位千金。正阳宫里的几名秀女,肚子里都没有动静。

留给她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倘若,晋王在汴州遭遇不测,她唯一剩下的倚仗,便只有娘家。

势单力薄。

她又该拿什么和有了皇子傍身的段贵妃争?还有寿康宫中一直虎视眈眈的那位,以及越来越嚣张的崔家。

韩皇后深知后宫的残酷,只怕到时候不止是她,整个家族都会被连累。

她心情沉甸甸的,御书房内的气氛同样沉重。

周睿被正武帝质问得不敢抬头,皇帝又问了一遍,他才看了坐着的杜宰相一眼,拱手道:“微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嗯?”

正武帝道:“认罚就认罚,你看杜爱卿做什么?”

周睿默不作声。

右侧站立的好几名官员中,一人出列拱手,神情愤懑道:“皇上容禀!汴州官员这几年的考评,最后都是杜宰相负责!”

眼看火烧到自己头上,杜宰相扶着凳子颤巍巍地站起来,不慌不忙道:“本官是在官员的考评上用了印,公文却是你们吏部呈上。”

“不!”那名官员反驳,“是杜宰相越权,我们不敢不交。”

第105章 一个可怕的猜测

正武帝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看着杜宰相问:“爱卿,可是如此?”

杜宰相的脊梁弯了下去,诚惶诚恐道:“皇上!绝无此事!”

“杜宰相,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可不能赖账!”

“杜相说了没做过,就是没做过!难道,还要跟你发誓不成?你们吏部的事,跟杜相有何干系?!”

双方辩论起来,一方一口咬定,一方矢口否认。

“啪!”

正武帝猛然一拍御案,喝道:“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室内顿时安静下来,众皆瑟瑟。

正武帝将账册扔到地上,点了周睿和杜宰相的名,道:“按上面的名字,各自拟个治罪折子上来,朕倒要瞧瞧究竟是谁有私心。”

官员考评归属吏部,宰相的确有过问的职权。两方的争论皆口说无凭,注定很难得出结论。

正武帝想看看,他们拿出的治罪法子,和晋王的有何不同。

从账册上看,汴州官员上下包庇贪腐一案,早在十年前就有了苗头。处置之后,将空出大批官位,从府尹到县尉,将是汴州的一次大换血。

大景朝的朝局稳定,一个空缺都会引起八方争抢,更何况一口气空出来如此之多?

是个重整风气的好时机。

早在瞒报水灾时,就暴露了汴州官场的***。对这一连串的名单,正武帝与其说震怒,不如说早有准备。

他心头跟明镜似的。

唯有秦牧原遭遇的意外,令他心情烦躁。

这整整一日,他都脸色阴沉,让众臣不免战战兢兢,做事的效率都提高不少。到了第二日早朝,并未等来汴州的任何奏章,让正武帝越发喜怒难辨。

杜宰相和周睿都上了对汴州官员的治罪条陈,正武帝看完放在一旁不置可否,只按秦牧原奏折里的奖惩进行。

斩立决九人,全族抄家流放。家产充公,所得银两全部用水赈灾治水。

再往下,按贪墨银两从多到少来治罪,量刑从重到轻,坐牢、罢官、黥面、贬官、罚银等等,无一漏网。

当庭拟定圣旨加盖玉玺,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汴州。

周睿惴惴不安。

他原打算趁着黄河决堤一事,扳倒杜宰相,借机上位。他手里还握着其他关键证据,就算不能把杜宰相拉下马,也能让他颜面蒙羞,影响风评。

但这一番试探下来,圣心难测,他只好先按兵不动。

正武帝让两人分别拟条陈,他召集了府中幕僚商议如何应对,熬了个通宵才写出来的奏折,皇上竟然就粗略看看。

他揣摩着正武帝的心思,下午便让嫡长媳莫氏递牌子进了宫,到寿康宫里请安。两家本是姻亲关系,莫氏正是崔太后亲妹妹所生的嫡女。

韩皇后得知消息后,在晚上伺候正武帝就寝时,便在闲聊中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句:“京城的世家望族,莫不是亲上加亲关系盘根错节。真论起来,似周家和崔家这等拐着弯的姻亲,和太后娘娘未免也太亲近了。”

一整日下来,秦牧原毫无消息,她的焦灼丝毫不比正武帝少。

她必须早做准备,削弱崔家势力只是第一步。

换了往日,她不会冒险说起,但今日却正好提醒了正武帝。他身子一顿,皱眉思索了半晌,问:“茹儿为何忽然提起周家?”

韩皇后一脸讶然地看着他,道:“皇上不知道吗?周家的媳妇莫氏是寿康宫的常客,今儿午后,她还给太后娘娘送来好几筐新鲜的苹果。”

她偷偷看了看正武帝,犹豫着说:“臣妾还听说,太后娘娘夸她孝顺。”

“孝顺”这个词,是她这个正牌儿媳妇都从未得过的夸赞。

“孝顺?”正武帝在口中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脸色神情复杂,似讥诮,又似苦涩。他十分肯定,这就是他那位从未给过他好脸色的亲生母亲说出的话。

太讽刺了。

一个连亲儿子都百般严苛的女人,竟然会夸别人家的儿媳妇孝顺。那可是周家的儿媳,跟她有什么关系?!

想到此处,正武帝心头巨震,想起在先帝爷驾崩前宫中的流言来。

被斥为无稽之谈,却来不及细查,他就淹没在父皇离世的悲痛中。登基后更是政务繁忙,后来也就慢慢忘记了这则流言,也无人再提,他便慢慢忘了。

正武帝转身朝外走去,韩皇后忙追了上去,道:“皇上息怒!是臣妾多嘴多舌了。”

“不关你的事。”正武帝摆了摆手,“朕忽然想起一事,明儿再来。”

他越走越快,步履如飞。

在御书房有先帝留下的手札,他有疑点亟需论证。

那则流言,他当时忘了不奇怪。奇怪的是,竟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再提?

倘若真是空穴来风,在宫中定然有人做如此猜测,才会传出流言。那么,怎会一夕之间,都全都忘了猜测?

假如流言是真,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

因为知道真相的人被灭了口,自然无从说起。而这些年,太后和周家一向走得近,他也只当是莫氏讨喜,得了母亲青眼,并未留意过。

可是……

崔太后每年都会出宫到甘泉寺住上一段时日,做道场礼佛。

那段时间,她连自己这个亲儿子都不见,却见莫氏带着身边,说她心诚,有慧根。

如今回想起来,处处都是蹊跷。

到了御书房,正武帝将父皇留下的所有手札都翻了个遍,未曾找到任何蛛丝马迹。又连夜传唤内史省,要查阅先帝的起居录。

官吏刚领了命,走到门口时,又被正武帝叫住,道:“不用了。”

若他所猜所想是真,万不能打草惊蛇。

秦牧原没有消息,但他坚信一定是在驿路上出了差错,自己那个生命力坚韧的弟弟,绝不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在汴州。

他会熬过来的。

当年,他只是个孩子,都熬过了对他充满恶意的宫廷。

到了眼下,还有什么困难,是秦牧原所熬不过去的坎?他那位王妃也是个奇人,不仅前后脚去了汴州,还散尽嫁妆去赈灾。

不知何故,正武帝对秦牧原的生死不再担忧。

弟弟那个情种,怎么舍得让他的王妃伤心?

第106章 众人敬仰的王妃

一如正武帝所料,正是卢雁依的存在,让秦牧原熬过了经络重生的痛苦。

不过,他恐怕不知道,在秦牧原的心中,自己同样有着一席之地。

霜降一过,从北到南气温骤降。

卢雁依拢了拢衣领,秦牧原拿了一件暗青色大氅将她裹住,声音温柔:“别着凉了。”

她体型娇小,被这么一裹,只剩下一张精致白皙的小脸露在外面,格外惹人怜爱。

卢雁依轻轻“嗯”了一声,回握住他的手,道:“你快些回去吧,不用送我。”

“早些回来。”

秦牧原只恨自己身体不争气,还没到能随意外出的时候。否则,说什么都要陪同她一起前往。

这几天,他体内的内力已运转无碍,却仍需遵照应勤池的嘱咐勤加修炼,按时服用十七娘料理的药膳,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放心吧,如今已是太平了,还有龙葵他们跟着呢。”卢雁依露出一个让他安心的笑意。

上一篇:黎千暮江煜全文阅读 黎千暮江煜小说最新章节 下一篇:拓跋律南唐贡女全文免费阅读拓跋律林菀姝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