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三
主角是胡越朱元璋的小说是《大明败家子》,它的作者是三三写的一穿越类小说,文中的穿越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一朝穿越淮西党,还是胡惟庸的外室子?简直是阎王催命,要向活下去,必须得体验价值!水泥,夸夸造!蜂窝煤....
状态:已完结,小说类型:, 主角:胡越朱元璋,小说详情
夏日烈阳,照得空气都影影绰绰,头顶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风,众人热得汗流浃背,晕头转向。
不过,大少爷都没有吭声,众苦力只好老老实实地看着。
好在没多久,胡越就哈哈一笑,指着与石头凝结在一起的水泥道:“晒干了!”
众人纷纷蹲在墙边,朱元璋用手指摸了摸水泥,有明显的颗粒感,但感觉和黏土差不多。
还真是暴殄天物,这么贵的铁矿粉和石灰石,就做了个这么鸡肋的东西出来。
不过,看胡越有心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朱元璋对他的印象多少改观。
就在这时。
“砰!”地一声巨响,地面轻轻晃动,朱元璋、朱标愕然地瞪大双眼。
高八尺,虎背熊腰的壮汉竟是狠狠一拳打在了刚垒好的石头水泥墙上!
手掌宽的泥块应声掉落,一大片墙面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轰然倒塌。
然而,水泥墙却屹立不动,仿佛清流,静静地嵌在石块中。
两人跟所有苦力一样,情不自禁地咂嘴道:“这……水泥竟然是真的牛x。”
胡越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批水泥的比例调制得不错,用料简单,非常实用。
成本也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围内。
“大家伙辛苦了,拿着酸梅汤,去领工钱吧。”
胡越招了招手,几个下人端着剩下的水泥离开。
苦力们排成一列,到胡越面前领工钱,走前还拿了一碗酸梅汤,每个都是深鞠躬。
“谢谢少爷!”
“少爷,这么精贵的冰块,小的不配吃啊!”
“这有啥的……少爷我有的是钱,快走快走。”
朱元璋和朱标人都傻了,那水泥竟然是真的?
苦力们不清楚水泥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但两人知道,水泥的出现至少可以延绵大明国祚五十年,是一大国之重器,现在竟然诞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震撼!无比的震撼!
这还是败家子吗?
亦或者,是胡惟庸提前收到了消息,故意作息给他们看?
抱着种种怀疑,两人来到胡越面前。
“你们是多久来的?叫什么名字?”
胡越翻看着账本,见两人一直没说话,抬眸问道:“怎么了?”
朱元璋不动声色,憨笑着挠挠头:“少爷,这水泥咱们老百姓都能用吗?您是怎么想到发明这个的。”
说起这个,胡越却叹了口气:
“你们应该都知道我是当今丞相的幕僚吧?”
朱元璋一愣,但旋即反应过来。
胡惟庸这家伙爱惜羽毛,到了万年,肯定不想暴出自己还有一个私生子,成为别人的笑谈。
于是顺着胡越的话点点头:“知道,知道。”
胡越继续道:“我年纪轻轻,陛下又关闭了科举制度,一介白身,在丞相手下做事,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前些日子,下了暴雨,看见刚才的狗洞,就想到了发明水泥。”
朱标忍不住夸赞道:“你天纵奇才,真是了不得……”
这番话说得是真心实意,两人都没有想到,一个败家子竟然有如此才华,因为小小狗洞,发明了轰动大明的重器。
但这样一来,扳倒胡惟庸……恐怕就更难了。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偏偏是胡惟庸的儿子呢?
朱元璋扼腕叹息。
胡越喝了口凉茶,望向蔚蓝的天空。
阳光透过苍天大树,斑驳地照射在他的脸上,异常柔和。
半个月前,他穿越到大明,继承原身的记忆,发现自己是胡惟庸的私生子。
这简直是刀架在脖子上,阎王把生死簿放在面前催命啊!
好在,便宜爹对他还算不错,给了四室一厅的标配,还有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并且,顾忌名声,对外宣称他只是一个幕僚。
但朱元璋是什么人?从古至今,论杀贪官奸臣的铁血,他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所有关系户,格杀勿论!
为了保命,胡越只能自己做出功绩,摆脱胡惟庸幕僚的身份,自己进入朝堂中。
让自己,得到洪武大帝的重用!
这样,才能逃脱一死。
水泥,就是第一步。
他忍不住轻声呢喃道:“如果开放科举制度就好了……”
这句话,正巧被耳朵尖的朱元璋听到了,顿时皱起眉头。
“少爷何出此言?那科举制度,虽然能挑选人才,但弊大于利。”
“当今圣上,一开始也沿用科举制度,但挑选出的,都是没有行政能力的书生,搞得地方一团乱!”
科举制是隋朝发明,沿用至今,朱元璋登基后,也鼓励了科举一段时间,至于为什么废除,大有来头。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运用在战火延绵后新建的明朝,特别适用。
官员都是需要磨练,才能学而致用,将书里的知识运用到地方上。
有行政能力的官员,早就混迹朝堂,成为重臣,剩下的都是乳臭未干的读书人,他们懂什么民生?
本就千疮百孔的中原大地,根本经受不起错误政策的摧残。
乡试之后是府试,经过层层选拔,最优秀的十名进士会在金銮殿上被皇帝亲点名次。
他们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十年苦读,学富五车。
但就是如此人才,却闹出了笑话。
那次的殿试非常特殊,御前侍卫将会三筐稻米摆在十个进士面前。
考题十分简单,就是分出这三筐米的好坏。
考生们无数次幻象的挥斥方遒,在这三筐米面前,都化成了泡影。
他们都是氏族子弟,平日里有的是人伺候,哪里下过地看过稻谷?
有的支支吾吾,在朱元璋面前胡扯天文地理。
有的哑口无言,凭模样好看定稻米好坏。
这些云里雾里的答案,让朱元璋极为愤怒。
连稻米都分不出来,如何为地方百姓谋福祉,收赋税呢?
做官之人,没有火眼金睛,就会被底下官员蒙骗!
朱元璋经历了数次失望,当机立断,直接废除了科举制度。
胡越闻言,轻笑一声,看向朱元璋。
“看来老伯也是读书识字之人。”
朱元璋坦然道:“咱小时读书,后经元廷暴政,家道中落。”
上一篇:《容姝傅景庭小说》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下一篇:主角名是唐零霍淮深全文免费阅读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