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更
薛业正在门口不远,转身朝院中望去,瞧得一个颇为熟悉的人影抱着一物,正穿过前院而来。
“原来是贵客临门。”薛业唱喏一般,趋步赶上,接过抱着的东西:“君是来给子龙亭长庆贺的吧?”
“哈哈,就你机灵。”本乡蔷夫笑骂道。
汉承秦制,按照乡户的大小,乡的主事官员分为有秩和蔷夫,多为本地人担任。
酂乡是个小乡,现任蔷夫正是赵云的本家族兄赵铭。
“唉呀,本该我去拜谒大兄的。”赵云忙起身道:“怎的劳烦大兄亲临小院。”
“阿云艰忧六年,又出任亭长,正当庆贺!”赵铭指了指薛业怀中的酒坛:“上好的中山酿。”
有道是,‘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酎中山,流湎千日’,这中山酒酿可是远近闻名的上好货。
陈陵一听,顿时来了劲头,将酒坛从薛业手中接过,两眼放光。
“有酒怎能无肉?”姜承边说,边摸出一些钱来,递给薛业道:“天色刚黑,李屠应该还没睡下,你速去买来些。”
薛业还待扭捏,陈陵却已半路杀了出来:“哈哈,正是,亭长新任,我们正该表示表示。”
说着就自然的接过钱财,颠了巅,将薛业拉了出去。
“宴请赵君,这钱合该大家出,你怎能接姜君的钱呢?”
“算了吧,你几斤几两?我还不知道?阿妹等着你这个月俸禄的吧?!”
“这不是糜子马上就下来了吗?”薛业狡辩道。
...
之后,众人推杯换盏,慨歌而舞,不觉夜已深矣。
翌日,日上三竿,赵云方从宿醉中醒来。
见室内早没了昨夜的杯盘狼藉,赵铭也不知是何时走的,想到昨夜自个作为‘主角’的宴席,苦笑一声,稍梳洗一番,往前院而去。
来到前院,见马儿卧厩,鸡鸭走地,也没个人影。
许是听到动静,亭父赵解从外进来,关心道:“子龙感觉如何?”
“还好。”赵云边往外走边问道:“仲继他们外出巡查了?”
“一大早就出去了。”赵解抬眼瞧了下日头:“这会快该回来了。”
“亭”,作为最基层的治安单位,掌管十里方圆,除“掌开闭扫除”的亭父以外,其他人员大多数时候是要在辖区巡查的。
尤其是作为亭长佐官的求盗,更是“掌捉捕盗贼”的职能。
出了亭寺,一片开阔,正对着的官道上,已是人来人往,一副繁忙的节奏。
赵云侧身往赵解常驻的侧墅里瞥了一眼,见墙上贴有数十张盖着鲜红印章的画像,老少皆有,并有文字补充描述。
这些应该都是被通缉的要犯,贴在亭中,是为方便亭吏对照行人,还能使往来百姓规避和揭发,也起到一些宣传教育的作用。
赵云并未详看,左右闲来无事,转身道:“八叔,本亭的文牍放在哪了?”
“瞧瞧我这记性,险些误了事。”赵解一拍额头:“子龙随我来。”
欲要了解一地状况,首先从案籍、记录开始。
赵解进了前院,来到东边主房门前,蹲下摸索了一阵,取出钥匙,将之打开:
“上任亭长一直在此办公,你看看合适不?若要挪动,尽管说。”
一人有一人的脾性习惯,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从官舍开始,往施政蔓延。
当然也不是非要挪动,前朝开国宰辅“萧规曹随”就是例子。
入了房门,正对面就是办公的案几,几上的一侧垒有竹简,一侧摆放有笔墨砚台等物。
案几两侧列有两排坐席,延伸到门口,这是供亭吏用的。乍一看,恰似一个小型的“朝堂”。
案几的右侧墙角处,摆有两个箱子,赵云打开来看,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竹简,正是亭中的文牍。
赵云将之搬到案边,随手取出一卷来看,但见其上写道:“白石神君,道德昭然......”
却是一卷郡国临时加税的公告。
张贴宣传朝廷、郡国等各级行政单位的公告、诏书是“亭”的基本职责之一。
不过这些东西,没啥营养可言,最多看出一些过时了的事件动态。
若是仔细研判,兴许能推测一些事物的发展方向。
不过赵云那需要这个,连年的旱灾和愈加频繁的人祸,已将未来明昭昭的展现出来了。
他现在需要的是笼络人手,发展班底,为那席卷天下的大势做准备。
赵云将其放在一旁,还未待拿下一卷,陈陵声音先到:
“赵君查阅文牍哩?有啥小子能帮上忙的请尽管吩咐。”
赵云闻言一笑:“陈君难道还识字?”
“那是自然。”陈陵昂头道:“教《急凡篇》的先生,还夸我聪明呢。”
“那是《急就篇》、《凡将篇》。”姜承一手扶额,纠正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陈陵咧嘴道。
《急》、《凡》两篇是当下的启蒙读物。
赵云道“识字就行,你将这些文卷分分类。”
“呃。”陈陵脸色顿时不好了:“还真有活干?”
赵云笑***道:“怎么,你不能胜任?”
“哪里话,就没有我陈陵干不了的活!”陈陵一边说着狠话,一边向其他人投去求助的目光。
赵解见状忙道:“我去准备些吃食。”
薛业憋着笑:“我去给赵公打打下手。”
姜承看向赵云:“我还有些事要和子龙汇报。”
......
“上午巡行了那个里?”
“西边的姜严里和南边的夏侯里。”
“那下午就是赵里和柳里了?”
“主要是柳里。”
“那我陪你一起吧,正好看看亭中现在的状况。”
酂乡亭下辖四里,赵里紧邻亭寺、乡治,人户最多,约有百二十户;夏侯里、姜严里次之,约有百户;在东边的柳里民户最少,约有七八十户。
午休过后,赵云带上求盗姜承、亭卒薛业,往东赶去,乡道颇窄,更显崎岖,行了六七里,一个聚落出现在视线中。
“里”同城一般,也有墙垣,不过小些、矮些,这是为了防御贼寇的袭扰。
有些大“里”甚至还挖有壕沟,似护城河一般,同样,“城门”是不可或缺的,里中之门,是为“里门”。
看守里门的人员称为里监门,负责监察往来人员和里门的开关,地位较为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