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雨夏松
主角是朱长卿朱允炆的小说是《大明:我复活永乐大帝,老朱麻了》,它的作者是春雨夏松写的一穿越类小说,文中的穿越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穿越大明,朱长卿获得四维建模的能力。小到粮种、武器,大到暴风、雷电,万事万物皆可复刻。洪武二十五年,....
状态:连载中,小说类型:穿越, 主角:朱长卿朱允炆,小说详情
西宫寝殿。
刘会在皇宫大院里一路奔跑。
越跑腿越软,到了寝殿门口,已经是连滚带爬。
“陛下?”
他趴在门槛上张望。
既期待又害怕。
俄顷,朱元璋负手而出:
“什么事把你吓成这样?”
“陛下,您果真在这里!”刘会痛哭流涕。
“咱不在这还能在哪,站起来说话。”朱元璋心烦的瞥了一眼他满脸的眼泪鼻涕。
“陛下,大事不好了,奉天殿有个跟您一模一样的人,而且那人长得跟虞王很像。”刘会以头点地。
“你胡言乱语的,一会像咱一会像虞王,到底怎么了?”朱元璋喝道。
“有个商籍草民,眉眼跟虞王十分相像,他带了一个老人,跟陛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还自称天子!
“皇长孙已经被他唬住了,陛下您快去看看吧。”
“荒唐!”
朱元璋拂袖而去。
嘴上虽然不信,但脚步却十分迅捷。
他大步如风。
西宫寝殿外的侍女和太监纷纷跪地。
太子朱标薨逝这些天,朱元璋经常待在寝殿不出来。
现在气冲冲忽然露面,他们都怕极了。
生怕皇上一个不顺眼便灾祸临头。
“皇上驾到!”
刘会老远就开始喊道。
朱元璋走进大殿。
一眼望去,呆若木鸡。
龙椅上果真坐着一个跟自己长得十分相像的人!
“你是何人?胆敢安坐龙椅之上!”朱元璋骇然。
“咱就是你,六年后的你。”龙椅上的洪武帝淡淡的说道。
“一派胡言!”朱元璋汗毛倒竖,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从声音、体态、容貌乃至灵魂,朱元璋都觉得台上的老者跟他是同一个人。
可是天底下从没听过有人能从未来过来,而且还是未来的自己。
“世间万法,总有一法定春秋。大梦一场是春秋,千年万年是春秋,过去未来也是春秋。这位小兄弟有此法门,咱便来了。”标本洪武帝呵呵一笑。
“洪武帝,不说春秋,说正事。”朱长卿提醒道。
“放心,咱给你说的明明白白。重八,今年九月你把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六年后,当你卧榻之侧,再无一个可信可用之人,便会后悔今日的决定。”洪武帝正色说道。
“咱身边为何再无可信可用之人?”朱元璋问道。
“因为可信可用之人都出去当藩王了,西宫寝殿全是朱允炆和吕氏的人。你能信谁,又能用谁。”洪武帝眼神冷淡的笑道。
似乎在嘲讽过去的自己,又似乎在哀叹现在的自己。
銮台下的朱元璋目瞪口呆,沉默了片刻。
龙椅上的洪武帝所说的话,对他冲击很大。
他怔怔的望着他。
目光忽明忽暗,闪烁不定。
“咱现在能确信一件事,你确实是我。”朱元璋忽然说道。
两个朱元璋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
属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微妙神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是,谁又能证明允炆登基后,大明江山将毁在他手里?”朱元璋问道,目光再次看向朱长卿。
“陛下,永乐大帝已经在路上了。洪武帝,你先歇会,待会还有你重要发言。”朱长卿对两个朱元璋说道。
“永乐大帝?”朱元璋虎躯一震。
“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朱长卿给他介绍了一下未来历史。
“朱棣就是永乐大帝?”朱元璋虎躯又是一震。
大殿里,就连刘会和蒋瓛都听傻了。
刚才的年老洪武帝已经让他们迷迷瞪瞪难以接受,现在又出来个永乐大帝?
“他应该快到西华门了。”朱长卿提醒道。
“重八,你是皇帝,你来坐。”洪武帝嘿嘿一笑,从龙椅上下来。
朱元璋心神不宁的在龙椅上坐了。
看一眼六年后的自己。
又看一眼朱长卿。
忽地慨然一叹:“像。”
随后就愣住了,一言不发的看着朱长卿。
朱长卿见到了真的朱元璋,却一脸平静,问道:“陛下,像谁?”
朱元璋凄凉一笑,忽然嘴角一撇:
“像咱那薨逝多年的大孙。咱的大孙儿薨逝以后他皇奶奶一夜就哭白了头,半年就随他去了。”
他难掩悲伤,伸出一只手在銮台上走来走去,嘴里喃喃自语:
“咱大孙,咱标儿……他们若都活着,咱大明江山何至于此。”
这些天为了选储君,弄得他无比痛苦。
他跟刘三吾为首的文官集团,争执了一遍又一遍。
他对朱棣有些犹豫不决。
但文官集团十分强硬,丝毫不松口,一致推举朱允炆。
让他十分为难。
因为选谁都后患无穷。
朱棣当储君,不合礼制,上面有二皇子秦王和三皇子晋王。
朱允炆当储君,不得不面对一群龙盘虎踞的藩王叔叔。
更可怕的是,主幼母壮,后宫干政。
后宫干政历来是各朝各代的最大隐患。
因为到时候不是吕氏一个人干政,而是吕氏背后的家族以及文官集团都会涉足其中。
皇权很容易分割沦陷。
这些朱元璋都考虑过。
谁让朱标不在了。
朱允炆继承大统合法合理。
但他还是想拖一拖,物色一下几个嫡子,目前正在跟那些文官打拉锯战,还未下定论。
“你走上前来,让咱看看。”朱元璋招招手,对朱长卿说。
朱长卿已经很靠前了,道:“陛下让我上銮台吗?”
朱元璋道:“未尝不可。”
朱长卿站着不动,銮台上只能站着皇上和太子,这罪名他可担不起。
朱元璋随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朱长卿淡淡的道:“朱长卿。”
朱元璋眼前一亮:“你姓朱?年齿几何?”
朱长卿道:“十八岁。”
朱元璋狠狠上前一步:“我大孙还活着今年也是十八。”
朱长卿冷静的道:“陛下,我不是虞王,虞王下葬钟山十年了。”
司礼监大太监刘会抹着眼泪,说道:“陛下,奴婢瞧着也很是想象。”
朱元璋目不转睛的盯着朱长卿,说道:
“你要状告皇长孙?”
朱长卿缓步上前:“是,这是状书。”
大太监刘会小碎步过来,送上銮台。
朱元璋放在御台案牍上,并不打开看。
而是缓缓说道:“你为何要告皇长孙?”
朱长卿道:“因为他不配当储君。”
朱元璋道:“他现在还不是储君。”
朱长卿道:“我若不来,他会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