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小伟子章节预览
“哪来的勇气”太子轻笑一声“孤也好奇,可能是以为从小和孤一起长大的情分,也可能是因为和孤定了亲,更可能是因为孤对她的爱吧。
”我看着太子一脸的冷漠,又想起了如今还跪在门口乞求原谅的人,好奇问道“即是为了那质子而背叛,如今又为何跪在门口?”“呵,可能以为孤还是以前那个事事迁就她的那个傻子吧”太子一脸讥讽“可不管是谁,被一个自己全心信任的人为了一个外人而被剑刺伤,都会觉得心寒吧。
”我是当朝首辅的嫡女,父亲乃当世文人之首,桃李天下,与我的母亲一生一世一双人,因而母亲也只生了兄长和我,家中人口也简单,我父亲连个通房都没有。
兄长受父亲的影响,也只嫂嫂一人,身边没有妾室没有通房 ,与嫂嫂恩爱有加。
因此我也曾期望自己以后的夫君能和父亲及兄长一样,一生一世一双人,并与夫君白首不相离,可当圣旨册封我为太子妃时我虽平静的接了圣旨,但之后也将自己关在房中三天三夜。
为此母亲哭红了眼,父亲愁白了头,就在父亲打算进宫为了抗旨的时候我打开了房门叫住了父亲,嘴角轻轻扬起一抹微笑“女儿不孝,让父亲母亲担心了。
”“苦了我儿了”不光母亲抱着我痛哭,连嫂嫂也抱着我一起哭,都在为我以后的日子担忧。
明明嫁入皇家,位列太子妃,等以后太子登基更是母仪天下,可为何家中却为我如此担心痛苦?皆是因为太子有一个已经谈婚论嫁的青梅,甚至为了这个青梅而身受重伤,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恢复过来。
最后青梅不知所踪,并未与太子结成良缘,但太子为青梅受伤并缠绵病榻确是事实,也因此青梅变成了心尖尖上的白月光。
而我即将嫁给这个有着白月光的太子为妻,又如何能不让我的家人为我担忧。
可圣旨已下,只能接受,在接下来的时日我始终平静的缝着自己的嫁衣,平静的看着母亲为我准备嫁妆,平静的接受着他人投来羡慕的眼光,平静的接受着长辈的祝福,直至大婚嫁入皇宫。
新婚之夜,我和太子端坐在床上,等着喜娘走完整个流程,喝过交杯酒,终于众人退去,只剩我和太子。
正当我垂眼看着自己的手,想着怎么打破沉默的时候,耳边突然想起太子的声音。
“想必太子妃也听闻孤的一些传闻,这些都是真的”太子顿了顿“孤本不予成亲,奈何母后太过担心孤,强硬指了你嫁予孤为妻。
”太子沉默了一会继续道“孤承认,以孤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合成亲与你亲近,因此希望你能给孤一段时间,孤定不负你。
”说完,太子站起身给我施了一礼。
我见状,赶紧站起身侧身躲过,并给太子施了半礼“即是太子所言,臣妾自是信的,臣妾可以等,等太子能够接受臣妾的那一天。
”太子如此坦荡的对我承认了他的过往,虽未曾详细说明,却也令我一扫压在心间的阴霾,让我对以后是日子有了些盼头,或许我今后的日子也没有我想的不堪。
如此,我嫁入东宫,慢慢的也将东宫当成自己的家。
皇后性格温婉,又怜惜我是在这种情况下嫁入东宫,因此对我格外恩宠,除了初一十五入宫请安外,其余时间都允我呆在东宫。
太子性格沉稳,又因对我有所愧疚,因此在大婚的第二日便将东宫的管家大权和他自己的私库全数交于我,并言道“你是孤明媒正娶的太子妃,是能够唯一能站在孤身边之人,这些只有交给你孤才放心。
”我知道,太子这是在给我体面,让所有人知道我是太子妃,要敬我如敬太子一样,下人们见此也都更加的敬重于我,我在东宫的日子也越发的顺畅起来。
一晃眼,我嫁入东宫已经两年,这两年虽未与太子圆房,但太子也一直洁身自好,并未有新人入宫,而我和太子也在这两年中慢慢的熟稔。
太子允我自由进入书房,因此我经常会在太子处理公务时我挑一些我感兴趣的游记小传看,有时太子得空,还会与我讨论一下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
我常常好奇太子怎会知道的这么多,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太子怎会这么了解江南与西蜀。
”太子随手从我手里拿走我正在看的《蜀道难》“孤从小就喜爱看这些游记,因此在刚及笄后迫不及待就游遍各地,亲历了这些风土人情。
”我不由诧异的看了一眼太子手中的书“这些游记都没有署名,难道是太子亲自书写。
”太子只是微微一笑。
大概因为从小被侧立为太子的缘故,太子大多数时候都是严肃的,始终是给人一种疏离冷清的感觉,此时这微微一笑,点点笑意撒入他的眼中,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一般,化解了那清冷之感。
我看着太子的笑颜不由呆了一呆,太子抬头看了我一眼,微微挑眉,而我不经大脑的脱口而出“太子应该经常笑笑,这样好多了。
”太子失笑“看来孤很失败那,居然让孤的太子妃觉得孤太严肃了。
”我不由懊恼的低头,微红了脸。
“楠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你我本是夫妻,自是该亲近放松些才是。
”成亲两年,这还是太子第一次叫我的名字,却让我不由的暗自雀跃。
是的,成亲这两年,虽未和太子圆房,可太子也有意对我亲近,我们从陌生到熟稔到能够一起讨论畅谈各地的风土人情,到现在能够脱口而出叫我的小名以示亲近。
而我也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刚刚及笄的时候就嫁给了本朝人人都想嫁的太子。
太子身长玉立,从小的教育使太子外表看着温润如玉,可周身又始终有着疏离清冷之感,让本朝的少女都梦想着能够嫁予太子,连我也一度因为太子表现出来的温和而忘了帝王之家培养出来的太子又怎么可能是温和之人,真正的太子其实是一个杀伐果断的狠厉之人。
“太子妃”我的贴身侍女小莲急急忙忙的跑进来。
“何事?怎么如此冒失?”我看着小莲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不由蹙眉。
“不知从何来了一个女子,正跪在太子书房门口前哭呢?”“嗯?”我不由一愣“可知是何人?”“不知”小莲摇头。
“那太子呢,可在府中?”“太子在书房中。
”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去书房。
”刚踏入集书院的门口,就看见一个身穿粉衣的姑娘跪在书房门口,而太子的近身太监小伟子正蹲在这姑娘的身边低声说着什么。
小伟子听见我的脚步声,抬头看见我一惊“太子妃,您怎么来了?”我看了一眼这粉衣姑娘,道“太子可在书房?”“在”小伟子躬身道。
“那请公公禀告一声”我客气道。
“是,太子妃”小伟子疾步走入书房。
“姑娘何故跪在此,还请快起来,地上凉”我弯腰欲扶起粉衣姑娘,可这姑娘只是沉默的摇了摇头,并不起身。
正诧异这姑娘的倔强,就见小伟子从书房出来,请我进书房。
低头看了一眼仍旧跪在地上的姑娘,我缓步进了书房。
“太子”我微微行礼。
“太子妃今天怎么来这么晚”太子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我“孤还以为你那本话本子已经看完了。
”“确实已经看完”我微微一笑“所以今天想偷个懒,晚点来书房看书。
”我一边说着一边随意在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漫不经心得翻着。
太子闻言只是继续拿起奏折看着,一时间书房安静了下来,而我心神不宁的翻着手中的书,却连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看不进就不要看了,想问什么就问吧。
”太子随意的说道“太子”我顿了顿“外面的姑娘?”“无关紧要之人罢了”“那为何要跪在外面?”“她爱跪就让她跪着吧。
”我放下手中的书,想了想说道“毕竟是一个姑娘家,就这么跪在太子的书房外,对姑娘的名声也不好,太子不如让那个姑娘起身,进书房来把话说清楚。
”太子沉默了一下“小伟子,让她进来。
”“是”小李子闻言扶着粉衣姑娘,一瘸一拐的进入书房。
“姑娘快坐。
”我见她因久跪腿脚不便,连忙让她坐下。
姑娘闻言并不敢坐,而是偷偷的看了眼太子,见太子并未反对才敢慢慢坐下。
“谢太子哥哥”姑娘弱弱的说道。
太子哥哥这个称呼让我小小的惊了一下,这个称呼非常的很玄妙,莫不是眼前的姑娘就是之前那个不知所踪的小青梅么?“你应该谢太子妃,而非孤”太子冷漠的说道“不是太子妃,孤不会让你进来。
”“谢太子妃。
”粉衣姑娘闻言又向我道谢。
“无妨。
”我客气的回道并走到太子身边慢慢的坐下,用眼角的余光扫了眼太子,可太子从头到尾一直在处理奏折,并未抬头看一眼眼前的姑娘,书房又陷入了安静。
“姑娘是哪个府上的?”为了打破这尴尬的沉默,我假装咳嗦一声开口问道。
“回太子妃,我是礼部侍郎张中复的女儿张素颖。
”果然是那个小青梅,不知道她今天出现在这里是为何?思及此,我回首看了一眼身边的太子,可太子只是默默的处理着手中的奏折,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姑娘,今日来此是有何事?”见太子没有任何反应,我只能继续问道。
“我.......”张素颖看着太子道“太子哥哥,我,我特意来看太子哥哥。
”“孤没什么好看的,拜你那一剑所赐,孤好的很”太子淡淡的道。
我闻言一惊,一剑?太子当年缠绵病榻竟是因为张素颖刺了太子一剑?“太子哥哥,我不是故意的”张素颖哽咽道“那天我是迫不得已的,我只是想救李束哥哥。
”“孤的妹妹此时正在宫中,你应该称呼孤为殿下”太子冷冷的说道。
“太子哥哥,不,殿下”张素颖哭道“我真的不想的,那天我只是情急之下,失了神志,胡乱刺出的,并不是真的想刺伤太子............殿下。
”太子沉默了一会,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冷漠的说道“孤已知,现已天色不早了,没什么事的话,张姑娘还请尽早回吧。
”“太子哥哥可是还不肯原谅素素”张素颖哭喊道“我被罚入家庙三年,昨日才刚刚出来,可太子哥哥已经成亲两年有余,有了太子妃,是完全忘了素素了吗?可素素才是和太子哥哥定亲的那个人啊。
”我闻言不由一愣,正张口欲说什么,太子将手中的奏折摔倒了桌上,站起身冷冷的说道“小伟子,送张姑娘回府,以后张姑娘没有传召不得随意进东宫。
”“是”小伟子躬身道“张姑娘,请吧。
”“太子哥哥,你真的不能原谅素素吗?”张素颖哭的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可太子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再次示意小伟子让人带张素颖走。
小伟子见状直接站到张素颖面前,弯腰说道“请吧,张姑娘。
”张素颖只是愣愣的看了太子一会“太子.........殿下想必正在气头上,素素明日再来和殿下解释”可太子只是皱眉拿起手中的奏折继续看了起来。
可我也知道,太子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冷漠,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小青梅,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我站在书房门口看着张素颖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再回首看向太子,心绪复杂,对于太子和张素颖的事外界一直传的沸沸扬扬,我也有所耳闻。
和太子成亲两年有余,太子从不曾提起过张素颖,我也从未问过此事,原以为此事已经过眼云烟,没想到,会在今日亲历此事。
刺了当朝太子一剑,居然只是被罚入家庙三年?想必太子当时真的是力保了张素颖吧。
“是否很好奇?”太子缓缓抬头看着我。
我顿了顿“太子可愿诉说与我一听?”“没什么不能说的,太子妃想听,孤可以说给你听,不过是一段年少轻狂的往事罢了。
”太子自嘲道。
小说《楠楠小伟子》 第一章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