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簟玉
翌日,朝龙殿内,玄无竞头戴十二旒帝冕,坐于金漆雕龙宝座上俯视着玉阶下的文武百官。
殿内以身着藏青色胸前绣有锦鹤官袍的姬汤为首的文官站于左。
手执黑色镶玉宝剑,虎背熊腰,身材高壮的陶柏舟为首的武官立于右。
玄无竞凤目扫了眼站于前排的两人,心中感叹,自己年幼时初见两人,是多么的意气奋发,如今也是老态已现啊,姬汤的两鬓斑白,陶柏舟的腰杆也不似以前挺直。
再看看并排站立的四人,如珠玉在堂,朗然照人。
百官们见四人如此风流形态,也不禁自惭形秽。
宫人唤过上朝后,众臣一一禀报朝事。
玉玲珑也趁此期间扫视了一下众人,作为两朝元老的陶柏舟面色波澜不惊,目光如炬,不苟言笑,看似忠厚可靠。
姬汤气质儒雅,沉稳随和。
看来两人确有过人之处。
玉玲珑眼神回转之际,见玄无竞正襟危坐,而且仔细听来,对朝事的处理也有条不紊。
等到最后一件事处理完之后,玄无竞看向众人:“众爱卿还有何事启奏?’“这时一个文官似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往右跨了一步,屈腰低首,双手一参:“臣有事起奏。”玄无竞看向这人,觉得面生,可能之前从未奏本。
“讲。”“文官小心翼翼的说:“明日乃是花朝节,微臣想着,王即位不久,又逢四位庄主觐见帝都。
此是双喜临门。
王不久前又下令,赦免三年的税务,百姓心中更是欢喜,所以,微臣斗胆提议,王同四位庄主与民同庆。”他说完,官员们都纷纷点头称赞,唯有陶柏舟斜睨一眼那文官。
“那文官也恰巧往右看了一眼,不想刚与陶柏舟目光不期而遇,此人不由背上一冷,赶忙低首。
玄无竞似是对此提议颇为满意,思量一番:“那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文官惊喜领命。
第二日。
到了酉时,帝都已是万人空巷。
从皇城通往帝都城楼的街道两旁人山人海。
葛覃赶早关了店门,与琳琅,紫嬿,赤炎还有木槿。
五人立于忆华楼二楼,从窗口看下,街景一览无余。
玉琳琅为了看的更清楚,整个人都趴在窗栏上。
木槿心知琳琅心中不喜她,也不敢靠前,只得从缝隙往出眺望。
戌时一到,街道上的大红宫灯被侍卫点亮,霎时,恍若白昼。
人们都伸长了脖子想目睹一眼王与相传中四位庄主的风姿。
远远听见只见四个侍卫身着银色铠甲,两人一排,鸣锣开道。
而后两边侍卫点燃爆竹,一时像铺了红毯一般。
紧接着又有二十御林军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前进。
这时,有一宫人扯长了嗓子喊道:吾皇驾到,行礼。”百姓闻之,纷纷屈膝跪地,远远听见马蹄声渐行渐近,不禁好奇抬首,只见为首一人,长眉凤目,不怒而威,头戴十二旒帝冕,金衣玉带,正襟危坐于龙辇之上。
由不得心中感叹果天子之姿。
只听宫人又喊:“礼-毕。”正当百姓们起身抬首时,见有四位公子御马款款而来。
仿见旭日东升,霞光万丈。
那马似也是踏花而来。
眉间有芙蓉朱砂的黑衣公子如黑莲临世,清冷如风。
白衣披发的公子,长眉入鬓,红唇似血,慵慵懒懒,冷冽如夜。
一袭月白锦袍的公子,面如冠玉,眉梢上扬,眼角含情,唇自有淡笑,暖如朗日。
蓝衣公子,面容冷峻,薄唇紧抿,傲气凌人,刚硬似剑。
这一眼,人们觉得自己都忆不起白日所见的百花争艳了。
待玄无竞与四人登上城楼,前排的侍卫忽的摇动旌旗,只听万竹齐鸣,锣鼓震天。
帝都百姓,挤于高耸的城楼之下,屈膝叩首:“愿天佑玄国,愿吾皇万岁。”玉玲珑将眸光投于远方,见朗月高悬,看一路灯火通明。
不由忆起相似的那夜,目光流转间,看向玄无竞右边,一袭月白广袖锦衣之人,当年略显稚嫩的眉眼如今越发的好看。
看呆之际,那人忽的扭头,四目相对。
一时,两人都忘了回首。
这夜,帝都的百姓们恍恍忽忽的看着城楼站立的五人,突然心生一种不真切的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梦中自己仿若登上蓬莱仙境,忽见谪仙。
玉琳琅趴在窗台上,久久回不过神,那四人并驾齐驱,同样的耀人夺目。
忽的心生狂喜,这样的兄长,得知己幸。
葛覃见此情景,不由艳羡,还是年轻好啊。
紫嬿回首看了一眼目光依然落于窗外的赤炎,沉默之际,扯动了唇角,略有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