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唯依
宋母和村里的王婶一起去了镇上李员外家做工,任凭琴儿软磨硬泡,宋母还是坚决留下琴儿在家。
琴儿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发家致富,让娘俩过上好日子。
琴儿把剩下的玉米面全都蒸了馍,装了一竹筒开水。她是不敢喝生水的,这身子本来就弱,可不能再生病。
背着破背篓,带上家里唯一值钱的菜刀,对,就是切菜的刀,她只能用这个防身,她要去有老虎,有熊瞎子的深山里。
虽然她也是害怕的,但去了才有希望。
穿过后山已经是大中午了,太阳光照不进茂密的森林,琴儿并不觉得热,却是又累又饿。
琴儿拿出玉米馍吃了一个,馍是冷的,喝了口冷开水,倒是填饱了五脏庙。
这深山里安静,似乎都只听到自己的心跳。
山里由于长年没有人进来,野菜蘑菇都挺多的。对这些琴儿都没兴趣,这些东西不顶饿,又不能卖钱。
琴儿要找的是药材,如果能找到人参、灵芝这类值钱的玩意儿,就能让娘俩吃上饱饭了。
可惜的是想象很丰满,现实特骨感。
这也不知是哪个鸟不拉屎的朝代,或者是宋琴儿没这狗屎运。反正是天都快黑了,琴儿也是一无所获。
森林里的夜晚是很不安全的,好在琴儿找到一个山洞。
这洞不深,目测就五平米的样子。洞口很窄,琴儿庆幸这身子娇小,要不还钻不进去呢。
洞内蛮干燥。琴儿稍微打扫一下,铺上干草,干树叶。躺下试试,还别说,真心舒服。比茅草屋里的木板床睡觉还更软和。
虽然现在已是初夏,晚上并不冷,但为了防蛇虫鼠蚁,还有未知的野兽,琴儿找了枯树枝生了火堆。
有了火堆,天黑了也有点光亮,能减少心中的恐惧。
琴儿用树枝穿上玉米馍烤一下,还弄了竹筒烧蘑菇汤,今晚也能吃顿热呼饭。
玉米馍烤得香香的,蘑菇汤也飘出浓浓的鲜香味,琴儿正打算享用自己的丰盛晚餐。
“咚!”的一声止住琴儿开吃的动作。
只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下躺着一只大灰兔。琴儿揉揉眼,没错,就是一只野兔。
这是传说中的守株待兔。琴儿兴奋了。拎起兔子掂掂,还挺肥的,应该有四斤多吧,这下才是有大餐吃了。
刚刚还很香的玉米馍瞬间就被琴儿嫌弃,拎起野兔拿上菜刀,琴儿走向不远处的小溪。剁掉兔头,扒了兔皮,取出内脏,琴儿都佩服自己的快动作。
兔子很快就收拾干净,琴儿开始烤兔肉。
兔肉被烤得滋滋作响,香气扑鼻。
琴儿不自觉地咽口水。
外焦里嫩的兔肉终于烤好,撕下一条兔腿开吃的琴儿都被美味好吃哭了。
琴儿是真哭了,来到这古代的彷徨、一个人的孤寂,都被这没加任何调料的烤兔肉无限放大。
吃了半只兔肉,喝碗蘑菇汤,琴儿就钻进洞里。
一夜好眠。
琴儿不打算再往森林的更深处走了,要是真遇上老虎之类的猛兽就悲催了。
收拾了洞口的火堆,背少破背篓的宋琴儿往回家的路上走。
昨天看不上的野菜,今天琴儿也仔细地挖找着。婆婆丁、折耳根、马齿苋…只要能吃的都不放过。
今天琴儿似乎特别的好运,她在一片烂泥地里找到好大一片芋头。挖出来芋头的个头还挺大,这东西煮着好吃,埋火堆里烧也好吃,还顶饿。
挖了一小片,背篓就差不多装满了芋头。
背着沉甸甸背篓的宋琴儿此时有了富翁的感觉,不用饿肚子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这密林虽然没让琴儿发家致富,但以后的口粮问题解决了,芋头野菜能填饱肚子也是好的。
山洞也是被琴儿用树枝掩藏好的,以后那就是琴儿的专属别墅,没准还能守株待兔呢!
茅草屋还是那样摇摇欲坠、破败不堪,但看在宋琴儿眼里是家,是最为温暖的地方。可惜娘不在。
娘回来就不能让她一个人去镇上吃苦了,怎么都要和娘在一起。宋琴儿已经把宋母看成真正的娘,唯一的亲人。
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宋琴儿把心思用在了住处上。只有吃饱了、休息好了才能做其它事。
首要的是给屋顶添上茅草,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趁早想办法不让屋里漏雨才好。
琴儿去后山割了足够的茅草晒干。
要把干茅草铺上屋顶可就不是这个身体能办到的。不得已,琴儿只能求助村里的王叔。
宋母就是和王叔家的王婶子一起去的镇上宋母走时也交代琴儿有难事求王叔帮忙。
王叔家是热心人,当琴儿讲明来意,王叔毫不犹豫地答应。王家的两个儿子也积极帮忙。
说起王家俩儿子,大的十九岁,小的也十七了,长得都黝黑结实。
王家也是穷人家,眼看儿子都是该到说亲的年纪,拿不出像样的聘礼,哪家女儿愿意嫁。所以王婶才和宋母一起去镇上做工。
王家父子三人不到半天工夫就把琴儿的茅草屋顶盖得严严实实的。
王家人原是没想琴儿会有午饭给他们吃的,却没料到琴儿只是向他们要了点盐。
午饭丰盛又喷香。一盘凉拌马齿苋、一盆蘑菇汤、炒的婆婆丁,每人一大碗煮芋头,最重要的是有半只烤兔肉。
“琴儿,你煮的芋头真好吃,我都从来没吃过。”王叔吃着芋头赞到。
“是啊!芋头好好吃,野菜也比我娘做的好吃。”二牛咂咂嘴。
大牛也呵呵笑说好吃。
农村孩子取名字很随意,牛啊狗的啥都有,琴儿很庆幸自己不是叫什么花啊、妞啊什么的。
饭后,王家三父子砍了竹子给琴儿围了个篱笆院子,说是这样子安全些,必竟琴儿一个姑娘家。
“大牛哥,你会编背篓吗?”琴儿看着还剩下些竹子。
“会的,只是编得不好。”大牛有点不好意思。
“那麻烦大牛哥帮我编一个,我家背篓太破了。”琴儿留下大牛。
于是这个下午大牛编背篓,琴儿陪在旁边。俩人闲聊着村子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