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留海渚语声凝,纵含情,遣谁听。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犹抚玉琴音袅袅,灞桥雪,郦山风,和瑟鸣。
龙河沛然一径行,堤柳青,月色明。山河永驻,芳菲落,天意伶仃。烟敛云收,何处觅娉婷?鸿雪萍踪堪追忆,千秋事,意阑珊,任尔评。
——代题记
波涛滚滚的渤海海面上,一艘海洋勘察船在破浪行进着,船头上方“海洋勘察”四个白色大字格外醒目。勘察船驾驶室内,大副头戴耳麦,一边手握舵轮掌控船的航向,一边卡算着海图。站在大副旁边的二副目不转睛地向前方瞭望着什么。
忽然,二副眼睛一亮,抬起手臂指向左前方说:“前面隐约可见一座海岛,一定就是曹妃甸!”
大副顺着二副手指的方向望去,继之低下头看着海图上一处说:“方位:118°31′E,38°54′N,对,就是曹妃甸!”说着调整一下耳麦,“报告指挥长,我船已驶入曹妃甸海域,前面距我船约一海里处有一座小岛,就是曹妃甸。”
耳麦里传出指挥长的声音:“知道了。调正航向,向曹妃甸靠近!”
大副应声操控舵轮,将航向调正到曹妃甸方向。勘察船迎着风浪全速向前行进,船头不时激起几米高的浪花。时候不大,勘察船就行驶到了曹妃甸岛边。此时的勘察船工作舱内,四名勘察员都头戴耳麦,各自操控着勘测仪器,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仪表。一号勘察员率先对着耳麦话筒报告勘测数据:“报告指挥长,曹妃甸西南面浅海,水深25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400至500米。”
耳麦里传来指挥长的声音:“明白。请继续向深海测量!”
勘察船开始驶向深海。
在勘察船指挥舱内,指挥长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一边倾听着耳麦里的声音,一边观察着仪表,同时双手不停地敲击着电脑键盘。
相比之下,站在其身旁的女记者晓雯倒显得有些悠闲,一直在尽情地欣赏着海上风光,不时举起相机拍一下海景镜头。
此时指挥长头戴的耳麦里传出二号勘察员的声音:“报告指挥长,水深36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800至1000米。”继之三号勘察员的声音也从耳麦里传出:“报告指挥长,1080P红外自动跟踪智能高清海底探测摄像机视频显示,此处海底出现三件破损的瓷器,另有一长方形不明物体!”
指挥长对着耳麦话筒说:“知道了。”接着调整一下耳麦,“一号潜水员、二号潜水员,请做好准备,马上潜入水底打捞破损的瓷器与长方形不明物!”
在两名全副武装的潜水员从勘察船甲板上潜入海中之后,工作舱内的三号勘察员和四号勘察员各自注视着电脑荧屏,用耳麦指挥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一号潜水员,向左前方移动五米,再移动一米,好!”“二号潜水员,向右移动四米……”
在海底,一名潜水员依次把一只只有大半的青瓷双耳罐、一只青瓷灯盏和一只陶酒壶拾起,放进黑色尼龙袋里。另一名潜水员则把海底一个比16开A4型白纸略大的灰色长方形扁平物拾起,放进黑色尼龙袋里。
二十分钟后,这些海捞物都被摊放到了勘察船指挥舱内地面上。指挥长、四名勘察员、两名潜水员和记者晓雯等人都围拢到这些海捞物周围看稀罕。
指挥长说:“这些海捞物是我们这次勘察的意外收获。可惜呀,我们这次出海只是勘察曹妃甸海域水深和水下地质情况,为拟建的北方大港选址提供水文地质数据,没有海底打捞任务,也就没配备文物鉴定方面的专家,所以不好鉴定这些海捞物的年代、名称和价值。特别是这只灰黄色长方形扁平物,好像是用油布包着的什么东西,究竟里面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价值,更是不得而知。”说到这里转向大个子二号勘察员说,“大李,在我们这群人中,就你还懂点文物知识,你说说看,这都是哪个年代的东西,叫什么名称,有多大价值?”
二号勘察员说:“这三件瓷器,我看有两件是唐代的,一件是宋代的。”说着用手一指青瓷双耳罐,“这一件是唐代的,应该叫青瓷双耳罐。你们看,它的釉色呈米黄色,不及底,口沿外撇,短颈,圆溜肩,腹下内收,小平底,器身丰满,这大都是唐代青瓷的典型特征。”接着一指青瓷灯盏,“这一件也是唐代的,应该叫青瓷灯盏。它的釉色青中泛黄,也是釉不及底,大敞口,曲腹,小平底且内凹,里边这个小钮是系灯芯用的,这也大都是唐代青瓷的特征。这两件瓷器虽然经过海水长期浸泡侵蚀,釉面已呈亚光状态,但釉色仍还算鲜艳。人们都说,瓷器经高温烧成,最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这两件海捞瓷就体现了这一点。”又一指陶酒壶,“这一件应该产自宋代,是陶酒壶……”
二号勘察员的话还没说完,记者晓雯用手一指长方形灰黄色扁平物说:“李大专家,还是先看看这件吧,这像是用油布包着的什么,里面说不定会有文字一类的东西呢。”
二号勘察员用手轻轻触摸着这一物件说:“对!这外面的包皮是用絁和麻混纺而成的,既有一定韧性又有一定硬度,其接口处看来是用什么胶粘合后再把整个包皮用桐油密封。触摸着很有厚度,看来这密封的油布包皮有好几层呢。要想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只能把它打开来看。”
指挥长说:“那就把它打开吧。”
二号勘察员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把小剪子,用剪子把油布包一角豁开一个小口,然后从小口处把油布包一边轻轻剪开。从剪开的这一层包皮中又取出一个光泽度明显更强的油布包。如此操作,先后打开五层包皮,从里面取出的仍是一个油布包。
晓雯惊叹:“哎呀,包了这么多层油布,里面一定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东西。”
二号勘察员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看来里面的东西的确非常珍贵。”
二号勘察员说着话打开了第六层油布包皮,从里面取出一摞四册线装纸本,最上面的一册封面上赫然写着“大唐贞观朝曹妃记略”九个楷书大字。
在场人们异口同声惊呼起来。
晓雯说:“大唐贞观朝曹妃记略!这个曹妃,毫无疑问就是一千多年前葬在曹妃甸上的曹妃呀!”
一号勘察员说:“这可是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啊!”
二号勘察员说:“重大发现!重大发现!”
三号勘察员一迭连声赞叹:“不得了!不得了!”
指挥长说:“掀开看看,里面写的什么?”
二号勘察员用有些颤抖的手掀开封面,只见扉页上以娟秀的毛笔字体写着“阎立本奉旨草撰于平州海域之珍珠岛”数字。
晓雯又惊呼:“呀!这扉页上的字写得太清楚了:‘阎立本奉旨草撰于平州海域之珍珠岛’!”抬起头看着指挥长说,“阎立本,唐朝的大画家,唐太宗做皇帝的时候任将作少监,后来还当上了宰相。这次出发前,我曾听我爷爷说,当地民间一直盛传,当年曹妃病故埋葬在曹妃甸上之后,唐太宗曾命当时的将作大匠,也就是总工程师阎立德设计修建曹妃殿,又命阎立德的弟弟,宫廷画师阎立本专程赶到平州,就是现在的冀东一带,遍访曾受到过曹妃救助的贫弱百姓,再把曹妃的功德事迹画成《曹妃救难图》,悬挂在曹妃殿墙壁上,供后人瞻仰。民国年间渤海发生特大风暴潮袭击曹妃殿,把整个大殿都冲毁了,那些珍贵的《曹妃救难图》也都被冲没了。真没想到,阎立本还撰写了这部《曹妃记略》,而且它至今还在,竟让各位从海底打捞了上来!这四册纸本,一定是密封好了以后收藏在曹妃殿里,在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那场特大风暴潮把大殿冲毁时被潮水卷到海里的。”
这时指挥长说:“大李,你的手怎么了?怎么老是在颤?”
二号勘察员摇晃着脑袋说:“哎呀,今天这个发现太令人震惊了!太令人震惊了!我不只是手在颤,我的心也在颤哪!这太令人激动了!”
其他人也都异口同声赞叹不止。
二号勘察员仍激动不已:“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啊!”
指挥长说:“大李先平静一下心情,让我们的大记者再往下掀着看看吧。”
晓雯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掀到下一页,念:“大唐贞观朝曹妃讳娴,河北平州人,祖仁鸿,怀化将军,州刺史。父元成,未仕。养父曹富荣,渔人。曹妃未尝生,祖仁鸿赴京谒秦王,时秘技大师袁天罡在侧,引仁鸿入密室,观其相,问其年庚,告之曰:‘将军夫妇皆寿不过六旬,然将军三代之内必有异人出世,此人贵不可言,将泽被众生——’”
“停!”指挥长一扬手打断晓雯的话,“都是文言,让人听起来似懂非懂,拜托大记者给译成现代文吧。”
晓雯说:“我也是有的句子懂,有的句子不懂。指挥长,我爷爷是县文史馆资深研究馆员,专门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干脆我把它拿给我爷爷,让我爷爷译成现代文,再公诸于世,你看这样行不行?”
指挥长说:“行啊,这宝物属文物史料,本来就该交给国家文史部门,正好这个交送工作由你代劳,也省了我们的事了。好!这宝物就交给你了,我们接着进行海上勘察。”
一周以后,当晓雯再次来到县文史馆与其爷爷会面时,见爷爷的写字台上放着的四册《曹妃记略》纸本旁边,整整齐齐放着封面上写有《曹妃记略译文》字样的一摞文稿。晓雯惊喜地说:“没想到爷爷这么快就把这四册古文纸本译完了,爷爷辛苦了。”
爷爷说:“下面的事,就是想法把它公诸于世。”
晓雯说:“这一重大发现我已在报纸上发了消息,这四册纸本原文和爷爷您的译文都太长,报纸版面容纳不下,只能在杂志上分期发表。只是,相对而言,杂志的读者面稍窄一些。”
爷爷说:“这四册纸本,爷爷是边译边掉眼泪译出来的。这个曹妃真是太了不起了,在中国古代后妃当中堪称绝无仅有,可用十六个字概括她的一生:‘大爱之心,大义之举,大仁之德,大侠之气。’可以说,她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是我们民族母性的化身啊。”
晓雯说:“您这一说,倒让我想起了,爷爷您不仅古文功底深厚,而且文学素养也蛮好,您可以把这四册纸本上所记载的曹妃史事改编成长篇历史小说,奉献给广大读者,让读者与我们共享这堪称古今一绝的文化盛宴啊。”
爷爷点点头:“你这个主意不错,的确不错!好吧,这事爷爷我一定勉力为之!”
一年之后,定名为《大唐曹妃传》的长篇历史小说付梓面世了……
上一篇:上门神兵全文在线阅读 陈峰关熙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