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犟小说免费看 李昌庆周里全本资源在线阅读

作者:齐森



   时隔不久,雷书记对李昌庆讲的话果然变成现实,周里顺利地当上县委书记,雷书记则调回老家工作。李昌庆想不通,内心很不服气,他不断地给地委、省委写信,揭发周里以前的的所作所为。然而,这些揭发信有的如石沉大海,有的却原样转回到周里本人的手里,使这个新书记对他又在旧恨上增添一份新仇。他正准备把他发配到离县城最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去教书,这时李昌庆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他见自己写了一年的告状信没有任何下落,也没有把周里怎么样,而且他的揭发信正捏在周里的手上。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很不妙,玉石只好一走了之。

   李昌庆亲自来到新疆,发现这里急需人才,便昆仑市联系到工作单位,在这个离家乡有数千公里远的地方开始上班。一年后,他在昆仑把一切都安排好,王澍打电话告诉他,说周里被定为三种人,已经被赶下台。他建议李昌庆回老家。继续在中学教书,他却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不愿再回到那个给他留下太多伤心的地方。

   一到昆仑,李昌庆很快喜欢上这个城市。昆仑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昆仑山脚下,坐落在发源于昆仑山脉的美丽的昆仑河畔,故名昆仑。它是盆地的一颗明珠,以盛产玉石和黄金而闻名全国,素有金玉之乡的美称。后来,又在昆仑境内勘探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人们又称之为石油城。油气资源的开发真正为昆仑经济的腾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石油大开发以来,昆仑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更新完善,全市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足以和沿海的许多开放城市相媲美。然而城市发展太快,也有它的缺陷,那就是人才和技术跟不上,即所谓硬件搞上去了,软件却跟不上。于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一个“人才技术引进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优惠政策,为昆仑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全市上下大力提倡尊重人才、学习先进技术活动,力求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整个城市协调发展。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李昌庆带着一家五口落户昆仑,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在市第一中学教书。市里按照有关规定给他家分配一套住房,并安排他的妻子在市环卫处工作。三个儿子李石、李玉、李岩都在中学念书。一家人在这遥远的新疆,既没有亲戚,也没有在老家的那些恩怨情仇,李昌庆觉得这样很好,感到一身轻松。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安下心来教书育人,闲暇时还写一些豆腐块儿文章投给一些报刊杂志。他的文章发表率逐渐高起来,昆仑人常常在市报省报和其他杂志上读到署名李昌庆的文章,但人们并不知晓他是昆仑人。李昌庆擅长撰写游记和短篇小说,内容多以塔里木盆地、大沙漠、丝绸之路、青藏高原为背景,描写旅游探险、高原采金、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等故事。这些题材大多都是鲜为人知的西部见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李昌庆文学功底扎实,写出来的文章文笔流畅,格调高雅,投递出去的稿子往往适合编辑的口味,因而被采用的较多。

   后来,李昌庆把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包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经过重新修改加工后编纂成一本书,书名为《金玉之路》。这本书在一家出版社出版后,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有一位记者为此专门在《昆仑晚报》上撰写一篇关于李昌庆的文章,题目是《昆仑第一位作家》。《昆仑晚报》是市委书记王然每日必读的报纸,这篇文章马上引起他的关注。他没有想到昆仑也会有出书的作家。那天,他专门派人把李昌庆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问他:“你就是第一中学的李老师?”他说:“是的,王书记,我叫李昌庆。”“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嘛!”“哪里,还要请王书记多多指教。”“听说你还出版过一本书,书名叫《金玉之路》,对不对?”“对,王书记。”“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主要是想突出宣传咱们昆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好,很好,尤其是金玉二字用得好,这两个字就代表这座城市,是昆仑的象征,因为昆仑正是以出产玉石和黄金而闻名。你的这些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相信它们会给昆仑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李昌庆没有说话,王然稍停一会儿,突然问了一个他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他问:“李老师,我想把你从教育上调出来,你同意不同意?”他愣了一下,问:“往哪儿调?”“就调到我的身边。”“进市委办公室?”“对,先来当秘书,市委办正缺少像你这样扛硬的笔杆子,以后自有提升你的机会,你觉得怎么样?”“王书记,这个问题太突然,容我想想再回答你,好吧?”“那好,就给你三天时间,我等你答复。”李昌庆临出门时,王书记大声对他说:“别忘记给我带一本《金玉之路》来!”

   回到学校,李昌庆心中非常矛盾,他真实的意愿是不想在领导跟前工作。多少年来,特别是经过那场群众运动的磨难,使他明白许多事理。他把权贵看得很淡,认为所有的权势都是装出来的,人的官位越高,装腔作势的官僚思想可能越严重。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不可能赢得领导的赏识,搞行政机关工作不是他的长项。但是,他又反过来一想,自己是一般教师,又是普通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况且,是市委书记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理由。全市最高领导的安排也许是真正的工作需要。再者,他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和市委书记过意不去,对自己处处不利。想到最后,他同意到市委办工作。

   第三天,王然书记仍然不放心,他派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韩国新到学校亲自找李昌庆谈话。两人是在校长办公室见的面。李昌庆认识韩国新是因为听过一次他在大会上的讲话,而韩国新并不认识李昌庆。一见面,两人站起来握过手后,韩国新问:“你就是李老师吧?哎呀,你好、你好,你在昆仑是出了名!”李昌庆说:“韩市长,你好,别这样说,我担当不起出名二字。”“哎,出名好呀!全市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李昌庆?”他不愿听这些吹捧他的话,就问道:“韩市长找我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当然有事呀!王书记让我来找你谈话,他说提前给你打过招呼,准备调你去市委办当秘书。不知你考虑得怎么样?”“韩市长,我不能不同意。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人民教师,组织上怎么安排,我都无条件地服从。”“这就好,李老师,还算你聪明。你要知道,现在有多少老师想到行政机关来工作,有些人花钱托关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跳出教育系统,最终还是办不成。这个我清楚,因为我是管教育的嘛,光我的手里就卡住多少老师,不让他们出去。现在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调到行政单位工作,而且还是在领导身边。说不定过一两年,提拔你当个一官半职,也不枉你来到昆仑一场。”李昌庆听着他的话就觉得有些别扭,就说:“韩市长,这些都不是我所想的事情,我只是听从你们领导的指挥和组织安排。”“那好,我说多了,你准备一下,明天下通知,后天你就去市委办报到吧。”过两天通知一下来,李昌庆便开始在市委办上班。王书记见他同意来当秘书非常高兴,对他说:“李老师,能请你这个作家给我当秘书不容易,这也是我的荣幸。”他在见到市委其他领导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李老师是作家,我们市委请他一个当秘书,真不简单!”

上一篇:苏瑾凤钰小说名字 嫡妃难宠,爷请接嫁无删去广告精彩章节手机内在线试读